通過收集分析公路震動數據,實時監控交通狀況,預測是否會堵車,是否會出交通事故;將光纖化身“大地感知神經”,給大地“做B超”,用于地震監測、地熱管道漏水檢測以及城市地下空間探測等。11月3日,科大硅谷——“環境與資源”科技成果發布會在位于合肥市蜀山區的“科大硅谷”蜀山園硅谷大廈舉行。目前,這些成果已經運用于合肥市部分場所及區域。
建設立體交通監測系統,評估司機是否存事故風險
本次發布會系入駐“科大硅谷”蜀山園硅谷大廈的兩家應用地球物理領域科技企業展示其最新科技產品成果,分別是合肥八方地動科技有限公司及智地感知(合肥)科技有限公司。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美國國家工程院的專家們參會交流。
合肥八方地動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物理學團隊創立的基于聲音與振動感知的人工智能企業,不僅將高精度地震監測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中,實現了產品突破,更豐富了人工智能技術領域生態。
“這次發布的‘交通地動TM’系統,通過收集和分析公路振動數據,可以實時監控交通狀況,預測可能的交通事故,為交通安全提供保障。”該公司首席科學家費同介紹,該系統可以實時重建交通景象,根據車速車流判斷是否會出現擁堵,還可以監測路面打滑、土壤和基石構造的變化等狀況,甚至能根據司機駕齡、歷史事故、及異常駕駛行為預判是否存在事故風險,“相當于建立一個路上、路面、路下的立體交通安全監測系統。”
據介紹,目前這一系統已用于合肥部分道路示范運行。此外,該技術還可以通過分析震動數據,判斷家中老人是否摔倒、電梯運行是否出現異常。費同表示,這一創新技術對于解決城市安全風險問題、建設韌性城市具有重要的意義。
給大地“做B超”,探測城市地下空間
一根頭發絲粗細的光纖,穿上各種“定制”的外衣,就能變身敏感的“大地感知神經”。當日,智地感知(合肥)科技有限公司發布了“分布式光纖聲波/震動傳感設備(ZD-DAS)”技術產品。據介紹,該公司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首批賦權改革試點成立的高科技企業。
“該技術應用前景廣闊,目前已經應用于北京冬奧會賽事保障、地震監測、煤礦采空區探測、海洋探測、地熱管道漏水檢測以及城市地下空間探測等,把光纖變成感知大地的‘神經’來感知震動。”智地感知(合肥)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強博士介紹,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地球物理解釋方法,再結合工智能算法,就可以給大地“做B超”,讓地下空間面貌變得清晰,實現對城市地下結構的三維精細刻畫,打造出城市地下“地圖”。
目前該產品在合肥已用于城市地下空間探測、合肥南站地熱管理漏水檢測等。
“科大硅谷”蜀山園是科大硅谷重點片區之一,當前,蜀山區實施“全域科創”發展戰略,串聯創新資源與空間,讓先進技術理念率先在該區轉化應用。蜀山科創集團負責人介紹:“我們為入駐的科技企業除了減免辦公場地租金和提供裝修補貼外,還為智地感知投入400萬元基金,積極協助八方地動申請新型研發機構,每年可獲得市區兩級近2000萬元的政策獎補資金支持。”
(周瑩瑩 劉亞萍 詹偉偉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汪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