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金黃,稻谷飄香。11月2日,在合肥市蜀山區小廟鎮梔樹村一處350畝的稻田里,看著滿載的收割機將稻谷轉運至卡車內,種糧大戶黃繼順滿臉喜悅之情。“全鎮4萬余畝水稻收割已近尾聲,預計總產量將達到2.12萬噸,產值5800萬元,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小廟鎮農辦負責人介紹,截至11月2日,該鎮4萬畝冬小麥播種面積也已經近半。
春種一顆粟、秋收萬顆子。11月2日上午10點,在小廟鎮梔樹村,3臺收割機在金色的“海洋”中往來馳騁,田間地頭一派繁忙喜人的豐收景象。“我承包了350畝,明天就能收割完成。”種糧大戶黃繼順介紹,今年他們種植的是荃優523水稻,畝產能達到1300斤,相比去年種植的品種,今年的品種抗旱、抗病蟲害能力更強,產量每畝增加了約400斤。
據了解,從10月23日秋收第一鐮開始,蜀山區秋收工作已經持續了近10天。650臺次的收割機開足馬力,搶抓晴好天氣應收盡收,確保顆粒歸倉。
據介紹,今年小廟鎮深入開展耕地找回、打造高標準農田等工作,加上今年雨水足、病蟲害少、水稻長勢好,不僅耕種面積較去年增加了1100余畝,畝均產量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此外,該鎮持續加大農業工作支持力度,不斷提高水稻種植水平,幫農戶做好購銷市場對接,實現了增產又增收的目標。“截至目前,全鎮已收割水稻近3萬畝,超過了七成,秋收工作已經進入收官階段。”小廟鎮農辦負責人告訴記者。
小蜀山分干渠一旁的梔樹村在忙著收割中晚稻,而曹操河不遠處的段沖村則已經開始了秋耕秋種工作。犁地、旋耕、深耕、播種。秋收過后,農機手們駕駛著機械開始了緊張的忙碌,為來年糧食增產增收打下基礎。
在段沖村,一片剛收獲高粱不久的莊稼地已經旋耕過半,預計11月10日完成小麥播種。北大荒集團江川農場有限公司域外農服相關負責人楊龍告訴記者,今年該集團跟段沖村合作,將種植1300畝的小麥,品種為揚輻麥13號。機械化運作后,一天能播種100畝。“我們將帶來北大荒的種植經驗、管理模式,將零散的土地集中連片,便于機械化操作。”
小廟鎮農辦負責人介紹,截至11月2日,該鎮4萬畝冬小麥播種面積已經近半。此外,水稻收獲后,除小麥外,小廟鎮還積極引導農戶錯位種植油菜等經濟作物,加強田間管理,助力農戶增收,加快實現鄉村振興。
(胡亭亭 袁琳 孫雨靜 陳三虎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汪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