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伏嶺鎮衛生院醫護人員在救護車上救治患者。本報通訊員 章日龍 攝
績溪縣中醫院疼痛科專家徐超在長安鎮衛生院給頸肩痛患者實施小針刀手術。本報記者 羅曉宇 攝
伏嶺鎮衛生院醫生正在給患兒問診。本報通訊員 章日龍 攝
地處皖南的績溪縣,長期以來優質醫療資源相對匱乏,轄區內山地眾多,部分鄉村交通不便,鄉村醫療水平相對滯后,縣域內優質醫療資源供給不平衡,加劇了群眾看病難等問題。
近年來,績溪“縣鄉村組”聯動構建縣域醫療一體化新格局,有效解決群眾在基層就醫購藥不放心、路程遠和基層醫療服務力量弱、缺人才等問題,努力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即可享受優質醫療服務。
如今,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情況如何?群眾就醫有了哪些新體驗?近期,記者走進績溪縣作了一番實地探訪。
貫通縣域醫衛服務供給“三個環節”
——縣城醫院領辦鄉鎮衛生院,推動“人財物”管理一體化
長安鎮位于績溪縣西郊,地處徽嶺北麓,距縣城25公里,總人口2萬余人,轄區多以中老年人為主。
在長安鎮衛生院中醫診療室,績溪縣中醫院疼痛科專家徐超正在給長安鎮村民蔡阿姨進行小針刀手術。
蔡阿姨這段時間頸肩痛得厲害,干不了農活,得知縣里中醫院專家來坐診,嘗試來這看一下。半個小時后,手術順利完成,蔡阿姨的肩部疼痛緩解了,她欣慰地笑了。
隨后,徐超給蔡阿姨開服了一些藥物,囑咐她過幾天來復查。
“中醫治療果然有效!以前看病要到縣城,跑好幾十分鐘路程,鎮里有了中醫專家,我不用老往縣城跑了!”蔡阿姨說。
徐超每周都會來長安鎮衛生院,有時候連續幾天住在這里。長安鎮衛生院與績溪縣中醫院建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后,他是縣中醫院定期派來上門診、帶教幫扶的業務骨干之一。
“按‘缺什么、補什么,要什么、給什么’原則辦醫共體,行政、人事、財務、業務等統一管理,把醫共體辦成責任、管理、服務、利益共同體。”績溪縣中醫院副院長胡文賢介紹,縣中醫院派出業務院長,并對長安鎮衛生院制定差異化績效考核??h中醫院將管理、技術、設備引進鎮衛生院,派中醫專家坐診,鎮衛生院人員還前往縣醫院輪訓,從而提高診療水平。
如今,長安鎮衛生院內設床位18張,現有醫護人員23人,開展內科、外科、急診科、中醫科等業務,下設大源、鎮頭等10個村衛生室。一些先進醫用設備也引進該院,群眾就醫獲得感明顯提升。
“醫院‘軟實力’有了,‘硬實力’也要抓緊提上來!”績溪縣長安鎮衛生院副院長黃巍介紹,長安鎮衛生院原址重建將于年底開始實施。建成后,院區將面積擴大一倍,床位增加數十張,硬件設施將得到全面升級。
近年來,績溪縣貫通“三個環節”,提高縣域醫療衛生服務供給,實現醫療體系“強筋健骨”。
醫生上掛。分批安排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務人員到縣、市醫共體牽頭醫院培訓學習。
技術下沉??h級醫療衛生機構選派專業技術人員131人到鄉鎮衛生院開展對口支援??h里出臺《定向委托培養鄉村醫生“縣招鄉管村用”管理辦法》,2020年起,共定向委托培養鄉村醫生69名,逐步實現每個村衛生室至少有一名專職鄉村醫生執業。
資源共享。探索實施縣人民醫院和縣中醫院分別領辦長安鎮衛生院與伏嶺鎮衛生院,采取院長下派、專家下沉、技術幫扶等方式,統一醫療質量、技術規范及人、財、物管理,盡力實現縣鄉兩級醫療機構同質同標化服務。
鋪建一張便民診療網
——以農村急救點、雙向轉診綠色通道等一系列便民診療服務,建立縣域30分鐘醫療急救圈
伏嶺鎮位于績溪縣東部,距縣城23公里,轄伏嶺村、胡家村等12個行政村。
剛到伏嶺鎮衛生院,記者看到,該院門診部旁邊,標注著“績溪縣伏嶺鎮急救點”幾個大字,下方停放一輛急救車。
“這是縣醫院專門提供給伏嶺鎮衛生院用于急救轉診病人的?!狈鼛X鎮衛生院院長章日龍介紹,與績溪縣醫院共建縣域醫共體以來,該院成為了績溪縣東部唯一的縣域醫療次中心,可輻射包括伏嶺鎮、揚溪鎮等東部數個鄉鎮。
章日龍告訴記者,前兩天鎮衛生院為伏嶺鎮村民胡大爺進行了一場“生命接力”。
近日,今年72歲的胡大爺因突發頭暈伴左下肢乏力,在家中摔倒。接到指令后,伏嶺鎮急救點立即派出急救車將胡大爺在20分鐘內急送到績溪縣醫院,緊急救治后,胡大爺轉危為安。
村民需要急救,該怎么順利轉診?章日龍告訴記者,這里開通了雙向轉診“綠色通道”?;颊哂辛诵枰?,只需撥打120,救護車就會在幾分鐘內接診到家,基本可實現半小時送達。
近年來,績溪縣著力打造伏嶺醫療次中心,建成伏嶺鎮和長安鎮2個農村醫療急救點,由縣醫院、縣中醫院分別領辦派出救護車和專業人員駐點服務,在全縣建立30分鐘醫療急救圈。
隨后,記者走進院區CT檢查室,記者發現,醫生正將當天問診的患者檢查結果、病例資料上傳到電腦里。數分鐘后,醫生接到了縣醫院檢查室的接收電話。
“通過這臺機器,可以將衛生院檢查的病例信息一鍵傳輸給縣醫院,患者轉診時無須攜帶病例、CT結果。”績溪縣人民醫院內科副主任醫師邵名頂說,“這不僅方便了村民們轉診,也能讓村民們在鎮衛生院就能與縣醫院專家在線問診,無須到縣醫院做檢查了!”
邵名頂是縣醫院下派伏嶺鎮衛生院的一名全科醫生,每周都會來這里給當地村民問診。他告訴記者,自雙方建立縣域醫共體以來,兩院在急救、問診、配藥等方面實現互聯互通,打通群眾就診“最后一公里”。
記者了解到,兩院通過信息化技術手段,建立起醫共體內部的檢驗中心、影像診斷中心、遠程會診中心,實現醫療技術上下貫通,確保鄉鎮居民在衛生院可以享受到縣級醫療服務。此外,雙方全面推進“中心藥房”建設,伏嶺鎮及周邊群眾所在鄉鎮衛生院可開具二級縣級醫院用藥目錄中的相關藥品,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拿到相關藥品。
同時,績溪縣建成醫保縣、鄉、村“三級窗口”和組級網格,明確縣級28項、鄉鎮8項、村級4項、組級3項網格化服務清單,實現醫保工作“網格服務、全域覆蓋”,打造一個“15分鐘醫保服務圈”。
家門口享受長三角專家醫療服務
——績溪縣醫院與浙大一附院合辦醫共體,實現“人才、技術、管理”三平移
近日,記者走進位于華陽鎮的績溪縣人民醫院。在該院心血管內科,記者遇到了前來復查的陳先生。
“復查結果還不錯,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标愊壬嬖V記者,多年來他一直深受冠心病心絞痛的折磨,曾輾轉多家醫院就診。前段時間,他發現他的心臟前降支完全堵塞,急需采用冠脈旋磨術開通血管放支架手術,但這種高難度的手術在當地醫院無法開展,只能去外地大醫院治療。
前段時間,陳先生得知在績溪縣醫院有浙江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的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朱建華問診手術,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前來問診。
“陳先生剛來時情況比較嚴重,要立馬進行手術。”朱建華告訴記者,這項手術已在浙大一附院成功開展多例,技術比較成熟。浙大一院與績溪縣醫院合作共建醫共體,團隊將這些手術技術帶到了績溪,在多位專家幫扶指導下,陳先生成功完成心臟介入手術,術后良好。
“如今,浙大一院專家團隊成功為多位患者開展冠脈旋磨術,取得了很好的療效?!笨兿h人民醫院院長高玉明說。
高玉明介紹,2021年8月,績溪縣醫院與浙大一院建立緊密型醫共體,在績溪縣醫院設立浙大一院績溪分院。浙大一院針對縣醫院存在的短板,實現“人才、技術、管理”三平移,在臨床等領域全面提升縣醫院的綜合實力。
記者了解到,如今,浙大一院每周派出5至6名專家在縣醫院從事教學、手術指導等工作。同時,縣醫院選派了25名業務素質強的臨床一線醫生、??谱o士到浙大一院進修和輪崗學習。在浙大一院的指導幫扶下,績溪分院介入導管室開診,首次開展心臟介入和造影手術,填補了績溪縣多項醫療技術的空白,提升了縣醫院的醫療水平。(記者 羅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