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11月1日
坐標:合肥市文忠路上跨合肥東站鐵路線區域
事件:國內首座非對稱變寬掛籃施工轉體梁歷時兩小時完成“對接”
11月1日,合肥市重點工程建設管理局發布消息,經過兩個小時的施工,一座重1.3萬噸的轉體橋在牽引設備作用下,逆時針緩緩轉動85度到達指定位置,實現精準就位。這也標志著貫通合肥市南北大動脈的文忠路(郎溪路-少荃街)工程向年內建成通車目標邁出了關鍵性一步。等到整個工程竣工后,文忠路高架將與郎溪路、南淝河路形成貫通南北的大通道,沿線居民出行也將更加便捷。
高難度“空中雙轉體”系國內首次
據介紹,文忠路(郎溪路-少荃街)工程,規劃為城市快速路,南起郎溪路,向北與新海大道、天水路、新汴河路交叉,上跨淮南鐵路線,后與泗水路、岱河路、學林路、淮海大道、學府路、龍子湖路交叉,終至少荃街,與下穿少荃湖隧道順接,地面道路紅線寬60米,雙向八車道;主線高架橋長約5.648公里,雙向六車道;同步建設包公大道、淮海大道兩處互通立交等。
作為文忠路高架關鍵節點工程,文忠路上跨合肥東站轉體橋是本項目最大難點之一。依據鐵路安全保護法及鐵路相關規定,鄰近鐵路營業線的吊裝作業只能在每日列車運行間隙2小時天窗時段。施工方需在鐵路兩側先修建平行于鐵道的兩段高架橋面,后期通過“雙轉體合攏”的施工方法,一次性跨越鐵路站場8股車道。
“文忠路上跨合肥東站轉體橋是目前國內首座非對稱變寬掛籃施工轉體梁,標準段橋面寬29.5米,變寬段最寬處34.1米。”據合肥市重點局的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橋所跨越的淮南線、羅東線等8條線路是合肥東站最繁忙的貨運線路,轉體橋總跨度達257米,總重3.4萬噸,分為兩座轉體梁。其中,45#墩懸澆梁長91.3米,重1.3萬噸;46#墩懸澆梁長143.2米,重2.1萬噸,采用先懸澆后平面轉體施工。
空中轉體90度,套上鋼殼實現“合龍”
“今天完成轉體施工的是45#墩轉體。”該負責人告訴記者,該項目的施工難點比較多,包括鄰近鐵路深基坑、上跨既有高架橋梁、高強度大體積混凝土、高精度球鉸安裝、異形(縱向非對稱橫向變寬豎向變高)掛籃懸澆等。
為了保證施工安全,施工方除了采用BIM技術和三維可視化交底等多種新技術、新工藝,還提前進行了“轉體試驗”——在正式轉體前,對轉體結構進行5度試轉。“通過布置4臺500噸千斤頂,依次疊加力傳感器、墊塊、鋼板,進行稱重試驗,并按轉體要求進行平衡配重。”據該負責人透露,為了防止橋梁轉體超轉,施工現場還設置了限位裝置。在45#墩轉體的過程中,施工方更是小心翼翼地通過各種信息化手段“緊盯”轉體的一舉一動。“采用基于遙感傳輸技術的轉體過程橋梁姿態實時監測及預警系統,實時對轉體過程梁體姿態進行跟蹤監控,超限時及時預警……”最終,45#墩安全平穩的完成了轉體,實現了零誤差精準對接。
按照計劃,重2.1萬噸的46#墩轉體將在11月15日進行。屆時,施工方將在兩段橋梁與高架橋的銜接處套上鋼殼,然后讓整座橋在鐵路站場上方實現“合龍”。(合重宣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姜志遠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