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上午10點,在位于合肥市廬江縣廬城鎮陳家莊村的±1100千伏吉泉線5793號桿塔附近,電力工人們正在30多米高空之上的銀線間行走,持續推進吉泉線的年度綜合性檢修工作。吉泉線是我國“西電東送”重要組成部分,途徑6省份,全長3293公里,是目前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輸送距離最遠、技術水平最先進直流輸電工程。
26日上午兩位電力工人穩穩地在吉泉線上行走,不時地停下進行線路檢查,同步檢修消缺。自8點左右檢修作業正式開展以來,他們已持續工作2個多小時,行走超過2千米。
合肥供電公司超高壓運檢二班班長陳涵介紹,吉泉線是我國“西電東送”重要組成部分,西起新疆準東昌吉換流站,東至安徽宣城古泉換流站,途徑新疆、甘肅、寧夏、陜西、河南、安徽6省份,全長3293公里,是目前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輸送距離最遠、技術水平最先進直流輸電工程。
2019年9月投運以來,吉泉線日輸送電量最高達2.4億千瓦時,源源不斷將新疆清潔能源輸送至華東地區。截至今年10月14日零時,吉泉線年內輸送電量超500億千瓦時,達500.7億千瓦時,相當于合肥地區2022年全社會用電量總和,有力地支撐著華東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高質量用能需求。
為了提升今冬明春區域供電可靠性,今年10月24日至11月2日,吉泉線啟動年度計劃性停電檢修工作。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將在10天內完成安徽境內約304千米線路檢修工作。據了解,每組電力工人們每天在高空線路上“徒步”超過5公里,通過儀器對絕緣子進行“測零”,判斷其是否存在故障;在行走過程中“火眼金睛”發現導線斷股、銷釘脫落等隱患。“簡單隱患同步進行處置,較大問題及時上報消缺計劃,在最短時間內完成。”陳涵說。
通常情況下,電力工人們攀登一次高壓鐵塔至少需要20分鐘以上時間,雖說從事電力檢修工作多年,擁有極其豐富工作經驗,但每天長達6小時以上連續高空作業對于他們來說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為了盡可能節約時間,工人師傅們通常會帶著“干糧”上塔,盡量減少喝水次數或不喝水。
為了提升檢修效率,合肥供電公司在本次吉泉線檢修過程中采用無人機驗電、電動升降裝置等新技術、新設備。“以‘電動升降裝置’為例,它僅需不到1分鐘就能承載著檢修人員猶如‘坐電梯’般登上高空線路,有效降低工作強度和安全風險,提升工作效率。”合肥供電公司輸電運檢中心主任許義介紹,他們還將運用無人機設備輔助開展檢修,進一步提升發現缺陷隱患精準度。
安徽電網是我國“西電東送”重要路徑之一。截至今年5月底,由合肥供電公司運維管理超特高壓線路共27條、總長度超1619公里,在全國省會城市中名列前茅。今年迎峰度夏結束后,合肥境內超特高壓線路檢修工作陸續啟動,近兩個月時間及時發現并消除缺陷152處。今冬用電高峰期間,該公司將進一步增加超特高壓線路的巡視和監控頻次,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提供更可靠電力。
(李巖 丁文康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汪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