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播種機在田間奔跑,播下來年的希望。奇怪的是,駕駛位上空無一人,在后部的拖斗上,農民扶著播種口,觀察機器播種情況。
“這是個啥?”第一次見到無人駕駛的機械搞秋種,路過的村民紛紛駐足瞧個稀罕。
10月21日,在亳州市譙城區趙橋鄉雙樓村,種糧大戶焦魁首次使用北斗衛星給播種機導航,在設計好線路后,實現了無人駕駛功能。
焦魁在調試北斗農機自動導航駕駛系統參數。
“北斗衛星不僅可以在公路上導航,也能在農業種植領域大顯身手,干得比‘老把式’更好?!?9歲的焦魁不僅是種糧大戶,也是十里八鄉出名的農機手,“開了近20年農機,卻不如安裝了北斗自動導航駕駛系統的農機。”
北斗農機自動導航駕駛系統操作頁面。
北斗導航的農機好在哪?
一是準。播種機沿著直線行駛,上千米的距離誤差不會超過幾厘米,誤差率只有農機老手的十分之一。
二是快。有了北斗導航系統賦能,農機手不用再反復查看路線軌跡,播種機播種時速能達到六七千米,是人工駕駛播種機的一倍以上。
三是省。農機走得越直,意味著錯行和漏行就會相應減少,從而降低缺苗斷壟情況發生。“缺苗斷壟現象少了,小麥的播種量就會減少,可以降低農民種糧成本?!苯箍f。
安裝北斗農機自動導航駕駛系統的播種機在自動行走。
相比人工駕駛播種,無人駕駛播種的效率提高20%至30%,過去1000畝小麥需要10天播種完,現在七八天就能結束。
譙城區農業機械服務中心負責人范立新介紹,北斗導航系統播種機解決了過去小麥播種不直、行距不勻等問題,確保小麥種子同時出苗、保苗率高,同時有利于改善小麥光合作用,為糧食豐產豐收奠定基礎。
近年來,譙城區大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依托北斗導航系統等現代農業技術,逐步提高農業機械作業的精準度和覆蓋率,提升農業生產機械化、智能化發展水平。
截至目前,該區已在40余臺播種機上安裝了北斗農機自動導航駕駛系統,部分區域的小麥播種進度明顯加快。
出品:安徽日報記者部
文圖、視頻:武長鵬 李鵬
統籌:鄒寶元 李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