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晚,國內基因測序龍頭——華大智造(688114.SH)披露2023年半年報。
據財報測算,華大智造2023年二季度實現營業收入8.24億元,環比增長33.19%;實現歸母凈利潤5179.00萬元,環比增長135%;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2947.70萬元,環比增長118%。可見,二季度華大智造實際已完成了單季度的“扭虧為盈”,止住了業績下滑的勢頭。
目前公司與新冠相關的業務已經基本出清,對公司后續業務開展造成的影響也將降低。實驗室自動化原有業務的體量將主要通過基因測序業務和新業務兩方面支撐,而回顧上半年,能夠有力拉動華大智造業績回升是打破了“專利枷鎖”的基因測序儀業務,有望成為業績新的增長點。
根據灼識咨詢數據及預測,全球基因測序儀及耗材市場規模將由2022年約48億美元,增長到2032年約242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約為17.5%,其中美洲及歐洲區域基因測序設備及耗材占全球比例超70%。由于基因測序儀存在較高的技術門檻,行業呈典型的寡頭壟斷格局,長期以來被國際企業高度壟斷,
在基因測序儀業務上,華大智造是當前全球少數幾家能夠自主研發并量產從Gb級至Tb級低中高不同通量的臨床級基因測序儀企業之一,且是唯一一家能夠與海外基因測序企業進行競爭的中國企業。據華大智造介紹,2022年,公司基因測序儀業務實現收入17.6億元,同比增長37.74%,毛利率為60.69%。此外,國內新增基因測序設備銷售市場份額于2022年超過了Illumina,達約39%。
此外,中國基因測序產業受益于支持政策集中出臺、公共衛生防控意識升級、國民衛生支出的持續增加,市場有較大的潛力和發展空間,國內市場增速高于全球市場增速。灼識咨詢數據顯示,中國基因測序儀及耗材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約17億元增至2022年的約44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約為14.3%。該機構預估,中國基因測序儀及耗材市場規模2032年可達到約298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約為21.0%。
值得一提的是,華大智造2022年已實現中國新增裝機率第一,全球市占率超5%。隨著產品國產化的逐步推進,華大智造在測序儀、測序試劑等方面已實現部分高價值原材料的國產化,且具備一定的成本優勢。例如,公司研發的超高通量測序儀DNBSEQ-T20×2將基因測序單人測序成本降低至100美元以下,推動基因測序技術“降本轉型”。
需要注意的是,華大智造身處的基因測序行業屬于高精尖的生物醫學產業,龍頭企業可以憑借先進的源頭性技術和完整的專利布局。截至2023年6月30日,華大智造已取得349項境內專利與321項境外專利,境內專利當中包括166項發明專利。2023年7月,華大智造在《Nature》子刊《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上在線發表了一款算法模型,將AI引入到公司生命科技設備應用中。這一突破將為蛋白設計領域提供新的思路,并用于進一步優化基因測序儀所需要使用到的各類工具酶。華大智造擁有全面的產品矩陣和快速迭代能力、廣泛且深入的商業化體系和強大的學術服務能力,構筑起了技術壁壘并具有明顯的先發優勢,因此占據絕對優勢地位。
“報告期內,公司各型號基因測序儀全球新增銷售裝機總數同比增長63%,裝機總量實現了持續快速增長;截至報告期末,公司累計銷售裝機數量超2910臺,為后續提升客戶試劑消耗量奠定了基礎。”華大智造在半年報中表示。
[廣告]免責聲明:本文為宣傳商業資訊,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立場,亦不代表本網站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或投資行為參考,本網站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