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發現合肥地鐵的車廂和站臺高度有落差(大約相差5厘米),這樣的設計可能對殘障人士不太友好。10月18日,合肥市軌道集團公開回應,地鐵車廂地板確實要比站臺高一點,這是為了確保列車能夠正常開關門。“如果殘障人士覺得可能不方便出行,可預約合肥地鐵的‘愛心直通車’服務,工作人員會使用專門的坡道板鋪設在地鐵車廂和站臺之間,護送乘客上車。”
那么,為什么地鐵車廂和站臺不是齊平的?是因為施工不夠精細嗎?答案是否定的,地鐵車廂地板比站臺地面高,其實是精心設計的結果。根據資料顯示,地鐵站的站臺面到軌道面距離為100~105厘米,地鐵車廂地板到軌道面距離是110厘米,“一般大約有5厘米的落差。”據合肥市軌道集團的相關負責人介紹,這種設計主要是為了保證列車正常開關門,讓乘客順利上下車。
據介紹,為了減少地鐵車輛震動,讓乘客乘坐更舒適,地鐵列車底部安裝有兩種彈簧。“一種是橡膠彈簧,可以吸收約70%~80%的振動能量,另一種是空氣彈簧,彈性更柔和,它可以將剩余的振動感也消弭于無形。”該負責人告訴記者,這種空氣彈簧是支撐地鐵重量的關鍵部件,可以通過高度調整裝置感應到車內乘客的重量。“列車滿載時自動充氣,人少時自動排氣。像日常生活中的氣球一樣,通過‘吸氣、呼氣’來實現列車車廂地板的上升和下降,這樣就可以確保車廂地板和軌道始終保持約110厘米的距離。”
假如靠站臺的空氣彈簧破裂,氣體泄漏了,整列車就會向站臺輕微傾斜;當兩側空氣彈簧同時破裂時,整列車的高度也會有所下降。“在這兩種情況下,如果沒有這5厘米左右的高度差,列車門的下端就會抵住站臺。”據該負責人介紹,由于地鐵列車車門打開時,先有一個往外推的動作,再向兩側打開。“當列車門下端被抵住,整扇門就會打不開,乘客就無法上下車。”綜合考慮各種因素,我國地鐵設計規范中將高度差明確定為5厘米。經過不同城市多年以來、多條線路的運營驗證,“這個5厘米是合理可行的,既保證了運營安全,又保證了乘車便捷。”
至于網友提到的“車廂和站臺高度有落差,可能會影響殘障人士出行”,也不用擔心。因為這類乘客乘坐地鐵時,車站工作人員會使用專門的坡道板鋪設在地鐵車廂和站臺之間,護送乘客上車。同時還會及時通知目的地車站做好接應準備,目的地車站也將使用坡道板在相應位置提前等候乘客。“有需要的乘客,可以通過合肥軌道交通的‘愛心直通車’預約服務。撥打合肥軌道監督服務熱線62076666或通過合肥軌道交通微信公眾號進行預約,告知進站時間、準確地點以及需求,各相關車站將配合共同完成乘客進站、上車、下車、換乘、出站工作。”該負責人說。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姜志遠 通訊員 李麗媛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