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黃山市祁門縣蘆溪鄉查灣村的祁門縣老六安茶廠內,工人們正忙碌地進行茶葉的加工工作。當一片片茶葉經過一系列露茶、蒸制以及箬竹葉包裝等特定的工序后,它們將進入裝箱和打包等后續工序,裝車運輸至市場。
祁門地處黃山西麓,與江西毗鄰,是安徽的南大門。全縣茶園共16萬畝,且茶葉生產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就擁有十分繁盛的茶市,是“中國紅茶之鄉”。目前安茶核心產區位于蘆溪鄉境內,溫度適宜,且茶園多分布于峽谷山地和大河沿岸,土質肥沃深厚,適宜茶樹生長。
安茶的歷史悠久。安茶起源于明朝永樂年間的“軟枝茶”,距今有300多年的歷史。祁門縣安茶制作至今還沿用了古法工藝,分初制、精制、陳化等幾個階段。安茶作為一款小眾特種茶,具有清熱解毒、祛濕解暑作用,儲存得越久價值越高。
祁門縣蘆溪鄉老六安茶廠負責人黃榮春表示,他從2005年起跟著黃山市級安茶非遺技藝傳承人汪培權學習制作安茶。“當時村里做茶的村民很多,通常都是自行采摘茶葉進行加工,所以產量也很有限。”
2007年,黃榮春承包了查灣村初制廠,開始批量生產安茶。第一年產量就達到了三五十噸。2014年,黃榮春發現,由于全國乃至海外的訂單增多,茶廠的生產量跟不上市場需要,于是黃榮春決定擴大茶廠規模,新建的茶廠于2015年投入使用,當年產量就達到了120噸。“現在,茶廠的產值達到了1000多萬左右。”黃榮春說道。
“我們今年已經生產了50噸,銷售額約500萬,已經提前完成銷售額。”黃榮春表示,除了生產和加工,安茶古法竹簍的包裝形式也帶動了蘆溪鄉竹子和箬葉副業,這幾年,隨著安茶產業的發展,企業對安茶簍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我們每年用這種小竹簍大概在20多萬個,有一斤裝的也有半斤裝的,現在簍子單價在兩到三塊錢。”
據了解,蘆溪鄉僅安茶包裝使用的小竹簍就需要60多萬個,當地農民僅編織小竹簍年可增收100多萬元。
蘆溪鄉黨委書記葉青介紹,預計2023年安茶產量300多噸,新茶的產值約5000萬。截至目前,蘆溪鄉安茶產業帶動村集體創收達30萬元。
近些年,隨著市場起勢,安茶產業穩步發展,目前蘆溪鄉登記在冊的安茶企業共有13家。2021年全縣安茶產量 40 萬斤,并且茶葉生葉價格較往年上漲2元左右,產值達到 3200 萬元;2022年蘆溪鄉安茶生產量45萬斤,產值達 4000萬元左右。茶民也因生葉價格逐年上漲收入增加,茶產業已經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
(安徽商報融媒體見習記者 徐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