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加強我省高級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方案》近日正式出臺。我省將通過實施專項培育計劃,重點打造高技能領軍人才隊伍、制造業技能根基人才隊伍、數字技能人才隊伍和鄉村工匠人才隊伍。到2025年底,全省技能人才占就業人員的比例達到30%以上;到2035年底,全省高技能人才總量和結構比例接近長三角區域平均水平。
■鼓勵各地編制技能人才目錄及需求報告
要實現目標,我省下一步將加強技能人才供需研究和規劃建設。產業發展需要什么樣的技能人才?哪些崗位的技能人才最為緊缺?我省將強化技能人才供需分析應用,聚焦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運用大數據分析挖掘等技術,在全省一體化數據基礎平臺上拓展產業技能人才供需分析功能,構建需求導向、開放共享、協同高效的產業技能人才數據分析應用體系。同時,鼓勵各地、各行業主管部門或行業組織根據國家產業分類、職業分類和產業發展規劃,編制產業技能人才崗位目錄、需求預測報告、急需緊缺崗位目錄和工資指導價位等信息。
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不僅要立足現在,更要著眼未來。我省《實施方案》明確,鼓勵各地、各行業主管部門結合產業技能人才發展現狀、供需預測等情況,編制本地、本行業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發展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有針對性地加強技能人才培養和儲備。
■2025年底全省90%以上的職業學校重點監測指標“達標”
健全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發揮企業高技能人才培養的主體作用是重要途徑。《實施方案》提出,支持企業聚焦高技能人才、產業緊缺技能人才,廣泛開展訂單式、定向式及項目制職工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對符合政策條件的,按規定給予培訓補貼。對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8%的部分,按規定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時給予扣除。
職業學校在高技能人才培養中發揮重要的基礎作用。我省方案提出,實施職業學校辦學條件達標工程、提質培優行動和高水平專業建設工程,到2025年底,全省90%以上的職業學校重點監測指標達到國家設置標準,重點建設一批高水平中職、高職、技工教育專業(群),全省職業學校每年培養達到中級工水平的技能人才30萬人以上、達到高級工水平的技能人才20萬人以上。
強化平臺載體對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支撐作用,我省還將強化政校企三方聯動,協同推進平臺載體建設,到2025年底,新增各類高技能人才培養平臺載體300個以上。對企業和院校建設的平臺載體,按規定給予相關補助和支持。
■建立三級鄉村工匠目錄清單
我省將實施高技能人才培養專項計劃,包括高技能領軍人才培育計劃、制造業技能根基工程、數字技能提升行動計劃和鄉村工匠培育計劃。
實施高技能領軍人才培育計劃,我省將開展技師研修培訓和高技能領軍人才培育選拔,到2025年底,新增技師、高級技師5萬人以上。建立高技能領軍人才庫,支持鼓勵符合條件人員申報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政府特殊津貼等榮譽獎項,力爭到2025年底,新增100名左右獲得省部級及以上榮譽的高技能領軍人才。
制造業技能根基工程將依托我省先進制造業集群等,申報建設國家級制造業技能根基工程培訓基地。鼓勵企業建設技能大師工作室、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培養一批掌握核心工藝和技術創新能力的技能骨干。
數字技能提升行動計劃以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等工業和信息化融合企業的一線技能人才為重點,廣泛開展數字技能崗前培訓、崗位提升培訓,增強產業工人數字素養與技能。支持高等院校、職業學校(含技工院校)開設數字技能專業,力爭到2025年底,支持企業和職業學校聯合建設5個左右省級數字高技能人才專項實訓基地,培育10個左右數字技能領軍人才領辦的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
我省將在省、市、縣建立鄉村工匠目錄清單,發掘認定1千名省級、1萬名市級、10萬名縣級鄉村手工業者、傳統藝人和非遺傳承人等。支持鄉村工匠設立工作站、名師工作室等,力爭到2025年底,設立鄉村工匠技能工作室(站、所)100個左右。
■全面推動實施 “八級工”職業技能等級(崗位)序列
完善高技能人才使用、評價和激勵政策,我省將完善技能導向的崗位使用機制。《實施方案》明確,鼓勵企業設立相應的崗位技能津貼、班組長津貼、帶徒津貼等,激勵高技能人才發揮作用。
暢通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我省將全面推動實施由學徒工、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特級技師、首席技師構成的“八級工”職業技能等級(崗位)序列,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開展特級技師、首席技師評聘工作。方案還明確,加強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符合條件的高技能人才可參加相應系列職稱評審。
構建靈活高效的評價機制,我省將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自主確定評價職業(工種)范圍,自主設置崗位等級,自主開發制定崗位規范,自主運用評價方式開展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評價,力爭到2025年底,開展評價工作的企業數量每年增長10%以上。
加強高技能人才表彰激勵,提高全社會對技能人才的認可認同,我省明確,完善高技能人才表彰制度,每2年開展一屆全省高技能人才評選表彰活動。在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政府特殊津貼、學術技術帶頭人等各類褒揚激勵推薦評選中,適當向高技能人才傾斜。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