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池州市月亮湖濕地公園,迎來兩位特殊的客人“大白”和“小白”。它們是國網安徽電力汪湜護線愛鳥創新工作站志愿者們救護的一對東方白鸛。在“新家”里,它們有了自己的籠舍,籠舍里有定期投喂的泥鰍和小魚,籠舍外有大面積的濕地和茂盛的水草供它們嬉戲覓食,還有志愿者們24小時“線上+線下”的守護。
東方白鸛繁殖分布區域狹窄,數量稀少,目前已處于全球瀕危狀態,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著“鳥中大熊貓”的別稱。大白和小白因翅膀受傷,分別于去年2月和5月在升金湖自然保護區得到志愿者們的救護。
國網安徽電力汪湜護線愛鳥創新工作站負責人汪湜說,志愿者在升金湖濕地發現它們時,它們的初級飛羽被折斷,受傷很嚴重。幸運的是,他們的就地保護工作得到省農業農村廳的支持。為了更好地救治它們,小白被留在池州市野生動物收容救護站,大白則被送往位于黃山市休寧縣的皖南國家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經過一年多時間的精心養護,它們均已痊愈,并逐漸恢復了野外生存能力。
對大白和小白最好的保護,就是讓它們回歸大自然。“為大白和小白在哪里安家最合適?”這一度讓汪湜和志愿者們犯了難。此時,平天湖濕地公園保護處向大白和小白發來邀請。
“月亮湖濕地是平天湖國家濕地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1500余畝的濕地內動植物資源特別豐富,尤其是蓮藕、芡實、小魚、小蝦等,為候鳥提供了食物;茂盛的蘆葦等水生植物,也為候鳥提供了隱蔽之所。去年秋天這里就來過近700只小天鵝。”同樣熱心于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的平天湖濕地公園管理處副處長尹莉與汪湜一拍即合,就讓月亮湖濕地成為大白和小白的“新家”。
在平天湖濕地公園保護處的支持下,一座半開放式的木制籠舍在月亮湖濕地的一處水邊搭建完成。籠舍到中心湖區的蘆葦叢,被志愿者們修剪出一條寬闊的道路,引導它們自行覓食。隨著候鳥遷徙季的來臨,大白和小白順利通過相關專家的體檢,入住“新家”。
汪湜介紹,他們為大白和小白訂購了眼罩和衛星追蹤器,這些裝備在池州市野生動物救治工作中是首次使用。為了降低它們二次受傷的概率,在運送過程中會給它們戴上眼罩,避免它們受到驚嚇;而衛星追蹤器的佩戴,則可以監控到它們在野外的生存狀態,如遇危險即可被定位,它們能及時得到二次營救。
“在接下來的一周,我們每天會定時進行人工投喂,如果它們狀態良好,就會打開籠舍的門,引導它們回歸大自然。”汪湜說,大白和小白在池州的故事并不會就此結束,希望它們能夠適應月亮湖濕地的生存環境,安心在此越冬棲息, “另外,我們后期會對大白和小白做DNA鑒定,希望它們是一雌一雄,能在池州繁殖下一代,并能看到它們的下一代展翅飛翔。”(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常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