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10月12日召開的十大新興產業系列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安徽深入推動核心零部件領域“補短板”“鍛長板”,為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奠定堅實基礎。今年以來,已簽約、開工10億元以上汽車領域項目152個,其中50億元以上項目46個。
零部件企業是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省發展改革委主任陳軍介紹,安徽圍繞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大力推動一批龍頭性、高成長性、高牽動性企業引育,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圍繞整車企業、關鍵零部件企業開展“鏈主”招商,鼓勵整車企業引導其核心零部件供應商就近落地,推動集聚發展。大眾安徽吸引38家供應商落地合肥,蔚來汽車已有120余家供應商在安徽布局。針對車規級芯片、“三電”等產業鏈核心環節,我省梳理制定招引建議清單,持續開展補鏈、強鏈、延鏈,優化招引政策,創新招商方式,推動省市協同招引,吸引優質零部件企業入駐安徽。
集中培育一批,聯合提升一批,我省持續挖掘省內現有零部件配套企業潛力,建立健全分層孵化體系,構建從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到獨角獸企業的成長培育機制,加快打造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單打冠軍等細分領域龍頭企業,推動優質零部件企業加快上市。鼓勵傳統零部件企業針對新能源的發展方向,加快轉型、“換道超車”。引導整車企業面向重點零部件企業建立聯合推優機制,推動各類零部件企業集聚發展。
省經濟和信息化廳一級巡視員柯文斌介紹,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安徽加強企業培訓,發展“專精特新”。我省實施零部件企業“專精特新”培育計劃,2023年新認定汽車行業“專精特新”企業124家,小巨人企業14家。我省汽車行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累計達419家,小巨人企業達68家。全省汽車制造業規上企業戶數由去年底的1087家提升到今年8月底的1234家,凈增147家。建立特色集群。新認定六安市金安區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零部件產業集群、含山縣汽車驅動系統關鍵零部件產業集群、寧國市高性能密封件產業集群為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加強高端化引領,目前,全省汽車行業省級智能工廠累計32家、數字車間累計123家。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