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在經歷了各大景點的“人從眾”模式后,一些市民另辟蹊徑,開發出新的游玩路線,約上三五好友去大蜀山摘菌子,甚至在社交平臺上還有可供參考的攻略。不過,這樣的野生菌真的可以食用嗎?記者也跟著一起去看了看。
“撿菌子小分隊”一早就出動
徒步走到半山腰,清晨的大蜀山還彌漫著霧氣。
市民歐梅榮女士和她的幾個小伙伴組成的“撿菌子小分隊”,一大早便來到大蜀山森林公園。
前幾天剛剛下過幾場雨,山里的氣溫不高,非常涼爽,不僅適合出游,同時也很適合菌類生長。
“這些是松乳菇和珊瑚菌,都是沒有毒的,在家可以簡單炒一炒?!睔W梅榮指著發現的蘑菇說。
說起這些菌類的做法,歐梅榮的話匣子一下子就被打開了。嫩一點的蘑菇可以炒肉或煲湯,老一點的可以做成燒烤,松乳菇比珊瑚菌好吃,珊瑚菌雖然沒毒,但吃起來是苦的。對于常見的蘑菇,歐梅榮如數家珍?!拔覐男【拖矚g看野外探險類的視頻,平常也經??匆恍┲参锏目破罩R,大概了解一些蘑菇的品種?!?/p>
游客成群結隊,人比蘑菇多
除了歐梅榮之外,記者也看到大蜀山上還有許多成群結隊的游客前來“打野”。
“大家別來啦,山都要被翻禿嚕皮了,啥都沒有了!”正在一旁撿蘑菇的市民正在給朋友打電話,提醒其他想撿菌子的朋友別來了。
在社交平臺的評論區,一些網友聚在評論區討論著自己這幾天“慘淡”的收獲,“三個人撿了三小時,才撿了十幾個”、“大蜀山人比蘑菇多”。
不過,針對大家都說“地都禿嚕皮了”,也有人表達出無奈。正常來說,撿完了菌子,要用松針埋好原來的地方,現在上山一看,松針全都被掀開了。
有些并不了解菌類的市民去采蘑菇,也許會破壞菌類的生長環境,影響蘑菇后續生長。過度采摘野生資源,也會對野外環境造成嚴重影響。
采摘雖快樂,食用需謹慎
“我也不是專業的,還是有很多菌類不認識的,一看就是有毒的會遠離,對于模棱兩可的或相像的也不敢吃。”即使是歐梅榮這樣經常撿菌子的愛好者,對待入口的食物也是十分謹慎的。
還有市民在網上分享自己在山中遇到蜈蚣、蛇等動物的經歷,提醒其他市民一定要注意安全。
市民方先生分享,之前在蜀峰灣看到一些白蘑菇,看杯傘以為是雞油菌類似的,以為能吃,回家查書好像是白杯傘,有毒。
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診科袁以洋醫生告訴記者,每年到這個季節,都會出現一些市民因為誤食蘑菇而住院的情況。
“建議大家不要去自行采摘,一旦食用出現身體不適須及時就醫,嚴重可能會有致命危險?!痹匝笳f,對于野外蘑菇,不要貪戀美味。
(合肥通客戶端-合報全媒體記者 王書滸 文/圖 實習生 衛馨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