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走進安徽淮南,沿途稻田連片,稻穗顆粒飽滿,又是一個豐收季。9月26日,全國首個農業生產大托管產業服務平臺在淮南上線。這意味著,老百姓有了自己的農田管理“數字管家”。
“農業托管看安徽,安徽托管看淮南。”近年來,淮南市大力推進農業生產“大托管”模式,引導農戶將土地“委托”給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再由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將土地“委托”給農業生產服務主體生產經營,同時協調生產要素、社會化服務“跟進”,引入保險“托底”,推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為了進一步推動“大托管”改革提質,9月26日,淮南市引入螞蟻鏈技術,打造全國農業生產大托管產業服務平臺,由“農管家”運營。該平臺核心功能特色之一是把傳統的線下簽合同工作搬到了區塊鏈上。
“在此之前,一份土地委托合同需要村集體、種植大戶、農管家三方同時齊聚現場,打印、蓋章、按手印,費時又費力。有了平臺,簽約耗時從過去的半天縮短至30分鐘內。不僅方便群眾,還簡化了村集體的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淮南市高新區三和鎮橫塘村書記黃梅介紹。
同時,平臺集聚資源,為合作社及托管大戶提供農資集采、貸款保險、農服撮合、農技培訓、烘干倉儲、訂單現貨等一站式服務。此外,平臺基于農業產業真實的數據,結合衛星遙感技術,構建農業大托管一張圖、土壤肥力一張圖、土地經營檔案一張圖,提供科學決策和信息化指導,助推政府服務效率提升。
2022年,淮南市共有635個村、兩季183萬畝耕地實施全程“大托管”,“大托管”帶動托管村村集體增收9015.7萬元、村均增收20.3萬元,實現農民增收1.82億元、畝均增收289.4元、戶均增收2600元。
該平臺試運行期間,已經吸引20萬家農戶、超600個村集體,近2000個經營主體入駐。淮南市委書記任澤鋒表示:“數字化是深化農業生產‘大托管’改革的關鍵舉措,區塊鏈等前沿技術將進一步提升‘大托管’的服務能力。”(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鄭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