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三周年建設情況(第十七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三年來,蕪湖片區堅決扛起“為國家試制度、為地方謀發展”職責使命,緊扣制度創新這個核心任務,出臺《制度創新工作推進辦法》,激勵全市依托自貿片區平臺先行先試,加快制度型開放,累計形成創新案例166項,其中入選省級制度創新案例49項。
三年來,蕪湖片區探索新型易貨貿易、保稅維修等新業務新模式,主要還是促進汽車產業發展。依托蕪湖港,探索“聯動接卸”“無感通關”“共艙管理”“抵港直裝”等新模式,減輕企業物流成本。落地全省首筆綜合保稅區保稅貨物質押融資業務,滿足企業多元化融資需求。通過在貿易投資便利化、金融、科技等領域開展的一系列創新,自貿試驗區利用外資、發展外貿的開放高地效應凸顯。
蕪湖片區探索的動產(供應鏈票據)質押融資業務模式,創新打造“供應鏈票據保e貼”,通過“供應鏈票據”和“國有擔保公司擔保”的結合,使得小微企業可以分享核心企業的優質信用,降低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入選國務院第七批復制推廣改革試點經驗。打造長江流域首個集政務服務和產業匯聚為一體的綜合平臺,集中整合部、省、市三級108項航運政務服務事項,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實現“一窗辦理,只跑一次”,入選《國務院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部際聯席會議簡報》。“聯動接卸”監管模式在全省一類水運口岸全面鋪開,提升了我省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我們還與鄭蒲港新區、馬鞍山經開區、宣城聯動創新區簽訂合作協議,開展協作創新,發揮蕪湖片區“帶動皖江、輻射皖南”的作用。
提速增效方面,蕪湖探索“分段施工許可+承諾制+容缺受理”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基本實現拿地即開工。創新實施市場主體登記確認制,企業開辦僅需30分鐘。完成全市首個新型產業用地(M0用地),頒發首張“網絡貨運”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首批智能網聯汽車公開道路測試牌照等先行先試,持續探索新業態、新模式。
下一步,蕪湖片區將深入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全面對標先發地區,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加大在貿易便利化、投資便利化、科技創新等方面的制度創新力度,努力探索形成一批高質量制度創新案例,賦能高質量發展。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