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三省一市匯聚了中國旅游版圖上的錦繡山水、人文氣質,串起了一條“名城、名鎮、名村、名山、名湖、名園、名館”的國際精品線路。皖南的小城最適合伏天棲息,來績溪縣過個周末,日子被拉得悠長悠長,別有歲月靜好的安逸和大快朵頤的愜意。
績溪縣古屬徽州地區,現在屬于宣城市。灰墻黛瓦的淡雅,小橋流水的靜謐,都是我們意料中的徽州景致標配,不過,績溪還有別樣的色彩等著我們去探尋,在這伏天閃耀著不一樣的色調。江浙滬通往績溪也很方便,高鐵或者自駕皆可。小城里的周末有不少匆匆而來的背包客,不似原住民的閑適,帶著打量的眼光觀察著,看什么都很新鮮。
績溪好風光(圖片來源@攝影師王智明)
績溪好風光(圖片來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
第一站推薦的是縣城里的績溪博物館,這是一座可以媲美蘇州博物館的網紅博物館,是游客必到的打卡“圣地”,門口拗個造型,最好是穿著漢服或者旗袍撐把油紙傘,打圓門外路過。小門進來,里面別有洞天,大片水面帶來清涼,小橋過去是高大古木的掩映,錯落有致的庭院天井,晶瑩透徹的玻璃幕墻,將悠遠深厚的徽州文化與現代建筑完美結合,隨便取個景,都能出大片。博物館內高低錯落的設計,讓人上上下下,多了探寶的趣味感。看看績溪村落的山水布局,看看績溪走出的名人墨寶,了解徽商在江浙的精彩奮斗,少不了的自然還有文房四寶——筆墨紙硯,這是屬于徽州的文化傳承。
績溪博物館(圖片來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
帶著饑腸轆轆,來到第二站中國徽菜(徽廚)博物館,好好品嘗徽菜美食——胡適一品鍋、績溪炒粉絲、臭鱖魚,都是地道的徽州味道。胡適是績溪人,傳說他用一品鍋招待績溪的女婿梁實秋時這道菜被贊譽,從而名聲大噪,這是一種精彩的大雜燴,蛋餃、土豬肉和各類素菜混合,香味四溢。績溪炒粉絲,粉絲糾纏著肉絲和筍絲,入口爽脆而層次分明。臭鱖魚,那是外地人來績溪必須品嘗的一道菜,給游人的大多改良了一些,微微的臭掩不住濃濃的香,入口的魚肉像蒜瓣般帶著顆粒感,讓人回味無窮。若是喜歡,當地的臭鱖魚預制菜技術也很嫻熟,帶回去稍微加工,也是把徽州美味給帶回家。
績溪縣中國徽菜(徽廚)博物館(圖片來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
“皖美好味道 百縣名小吃”胡氏一品鍋、績溪炒粉絲
(圖片來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
“皖美好味道 百縣名小吃”徽州臭鱖魚(圖片來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
如果不趕時間,可以乘坐公交車前往龍川,一路搖搖晃晃,看到的都是僻靜的小村落。5A級旅游景區龍川,是一個“八分山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的典型山區村。若是春季來,從空中看,村莊像一條船,大片的黃澄澄的油菜花將村莊圍住,濃烈的色彩如油畫般攝人心魄。
龍川景區(圖片來源@攝影師周愛民)
龍川景區(圖片來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
沿著水街往里面走,兩岸的徽派建筑倒映在水面上,街道滿是熙熙攘攘的游人。胡氏宗祠有“木雕藝術殿堂”之稱,導游口中必看的木雕“四和圖”(和諧、和順、和美、和鳴),是從古至今對和諧社會的贊許和追求。隔壁的胡宗憲少保府,聲光電技術重現歷史,講述著這位抗倭英雄的生平故事。奕世尚書坊是建于明朝嘉靖年間的牌坊,斗拱挑檐,巍峨矗立,上書的“奕世尚書”和“奕世宮保”是書法大家文徵明的手筆。彩虹橋上系著各種絲帶,都是來來往往的各種祝愿。
龍川景區(圖片來源@攝影師張軍)
龍川景區奕世尚書坊(圖片來源@攝影師周志奇)
隨意歇在一處民宿,第二日可以走一走徽杭古道。伏天的古道,滿眼都是翠色欲滴的綠意,峽谷怪石嶙峋,古道雄關漫漫,徒步在石板棧道上,看著坑洼的歷史痕跡,想象中數百年前的徽商們匆忙的身影,不覺又加快了步伐。“鳥鳴山更幽,蟬噪林逾靜”,繼續前行,還在這天然山水畫中,生出了一些禪意。
徽杭古道(組圖)(圖片來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
不喜歡徒步,可以選擇自駕,馳騁在皖浙天路上,也是別樣的山路十八彎。一起穿過繁茂梯田,眺望神秘古村,觀賞奇山瀑布,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轉彎,會迎來什么樣的精彩風景。
皖浙天路(組圖)(圖片來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
最后一站來到家朋鄉。梅干嶺觀景臺相較春日安靜了不少,油菜花要等到下一個春天才能鋪滿田野,這時候尚村的荷花倒是別樣紅。伏天的“百匠之村”格外美麗,屋舍、庭前、坪后各有風景,村里的老手藝人在石板路的店面上忙活著,“叮鐺——叮鐺”是清脆響亮的打鐵聲,“嘭嘭——嘭嘭”是富有韻律感的彈棉花聲。恍惚一抬頭間,竟然生出了錯覺,莫不是時光留了一道縫隙,我們掉入古徽州的穿梭機里?
“百匠之村”績溪縣尚村傳統匠作技藝匠人(組圖)
(圖片來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
績溪藏著古徽州的人文與山水,游古村、走古道、品徽菜,這樣多姿多彩的周末,真真不虛此行啊!
(文/樊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