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是我國第15個“全民健身日”。今年,“全民健身日”和“體育宣傳周”首次相遇,在“全民健身 繪就幸福生活”的大主題下,形式多樣的全民健身活動正在合肥火熱開展。可是當下的“全民健身”,你身邊的小區準備好了嗎?連日來,本報記者探訪省城不少老舊小區,發現部分“老破小”小區健身器材狀況堪憂,有的多年失修無人打理,有的甚至幾十年來從未建過一套健身器材。
龍崗路一小區: 健身器材成菜地物業無視
在省城龍崗路一小區,對健身器材的處置讓人難以想象。
在小區3棟樓的北側有2處健身器材,但現場這些健身器材已經破損殘缺,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健身器材所處的位置已經被人開辟成了菜園,上面還種了蔬菜,讓人無處下腳。“小區健身器材好幾年前就已經建好了,但當時選的位置因為靠近圍墻墻角,位置偏僻,只有3棟樓離它最近,1棟、2棟以及4棟樓的居民長期不來,因此前來健身的人越來越少,時間一長,后面漸漸就被棄用了。”小區一位年長的老大爺說。
記者采訪了解到,該小區只有4棟居民樓,是一個老小區。小區內設施顯得破舊,除了被棄之不用的健身器材外,小區到處是坑洼的路面、損毀的綠化帶、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采訪中,大部分居民對廢棄的健身器材覺得可惜。“即便健身器材能用,你也進不去,因為底下就是菜園的泥巴地。”居民王大媽非常氣憤,她希望小區物業能真正將小區管理起來,不能這樣放任不管。“說實話,來過我們小區的人都會說小區管理太差,這里需要認真管一管了,將健身器材恢復如初,給居民一個家門口的鍛煉地方不是更好嗎?”
淺水灣小區:健身器材殘缺無人打理
淺水灣小區位于政務區仙都路上,小區建成已經接近20年,小區占地面積較大,但建成多年,小區的很多設施老舊,其中健身器材就是突出的一項。
8月7日,記者在該小區看到,位于小區南邊的籃球場地面已經破損斑駁,雖然現場有不少人正在打籃球,但難看的地面給人多了一份不適。“我每周都要到這里打上兩小時,可以說這里是我們籃球愛好者的樂園,但是這個籃球場確實很多年都沒有維修過了,你看看這個地面的油漆早就掉了,確實也影響比賽。”一位球友說道。
與籃球場一墻之隔便是網球場,但這里的地面早已剝落地只剩水泥地,旁邊廢棄的4個網球架隨意丟在一邊。“幾年前,淺水灣社區在這里辦公,健身器材打理得都很好,可是自從社區搬走以后,這里就沒人管沒人問了。”小區居民說。
網球場的另一側是一處健身器材點,可這里的“蹺蹺板”已經不見,只剩底座留在地上。“這個蹺蹺板去年還在,我們家的孩子還經常來玩,后來不知道怎么回事,蹺蹺板就不見了,這里一到晚上就成了停車場。”居民王女士說,除此之外,小區其他地方的健身器材也有殘缺,“東邊的配電房邊上就有一個健身器材點,那里就有壞掉的健身器材沒人管,壞了也沒人修。”
天柱園小區:近20年未建一套健身器材
天柱園小區位于貴池路與潛山路交口,和淺水灣小區年代差不多,小區建成也快接近20年,也算是老小區了。小區只有4棟居民樓,樓層最高只有6樓,整個小區就100多戶,算是不折不扣的又“老”又“小”小區。
8月6日,記者在該小區看到,小區內部空間狹窄,回旋空間很小,走遍整個小區只需要一分多鐘,現場卻沒找到一處健身器材。“小區自從建成,這么多年來就沒有建過一套健身器材,到樓下去健身對于我們小區來說是不可想象的。”業主宋先生抱怨說。
小區沒有健身器材或場所,給喜愛健身、運動的居民帶來諸多不便。“今年以來,全市都在‘暖民心行動’,作為小區居民,我們渴望政府部門能注意到我們小區的實際,幫我們徹底解決無處健身的問題。”宋先生希望小區能早日告別現在無處健身的窘境。
暖民心,見行動!其實,類似天柱園的情況在省城還有一些,這些小區大多建成時間久、小區規模小,多年來,因為種種原因讓小區的健身問題被人遺忘,但在“全民健身”的當下,我們不應該再繼續選擇“無視”。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許家權 實習生 張萌 張定翕 高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