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游戲如今已成為一種常見的休閑娛樂項目,尤其受到青少年等年輕群體喜愛,不過網絡游戲成癮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日漸凸顯。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科研團隊在全球首次發現了網絡游戲成癮者損失厭惡損傷背后的腦機制,這對于未來網絡游戲成癮的判斷、治療等具有重要意義。
網絡游戲成癮是全球廣泛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也是心理學研究中的重要選題之一。網絡游戲成癮作為一種新的行為成癮,指的是過度沉溺于網絡游戲并導致心理和生理障礙、社會損害和工作表現不佳等后果。
中國科大張效初教授團隊創新性地探索網絡游戲成癮在價值決策中損失厭惡的變化及其背后相關的大腦網絡的變化,以及是否能夠有助于該疾病的診斷與分類。該項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于《行為成癮雜志》上。
愛荷華博弈任務是評估價值決策的最常見和最受歡迎的范式之一。越來越多的研究利用價值決策的計算模型研究愛荷華博弈任務背后的包括損失厭惡在內的價值決策過程。
因此,本研究招募了網絡游戲成癮的參與者和健康對照參與者在功能磁共振成像掃描下完成愛荷華博弈任務。通過價值決策計算模型,研究網絡游戲成癮者價值決策中損失厭惡是否發生損傷。在神經層面探索網絡游戲成癮的價值決策中損失厭惡相關的大腦網絡的變化。
該研究表明,網絡游戲成癮和其他物質和行為成癮一樣,價值決策的損失厭惡發生明顯的損傷。在神經層面,網絡游戲成癮者價值決策中損失厭惡的變化與以節點為中心的大腦功能網絡變化無關,而與以連邊為中心的獎賞評估和處理功能網絡(左側三角部額下回、右側尾狀核,右側海馬)的重疊社區特征之間的關聯有關。機器學習分類分析結果表明,價值決策的損失厭惡、損失厭惡相關的連邊功能網絡,可以顯著區分網絡游戲成癮的參與者與健康對照的參與者。
本研究對于進一步認識網絡游戲成癮和未來網絡游戲成癮的治療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價值決策中損失厭惡損傷可能是未來區分和診斷網絡游戲成癮的潛在標志。
(合肥通客戶端- 合報全媒體記者 劉暢司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