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8日是第13個“世界肝炎日”。今年我國的肝炎日宣傳主題是“堅持早預防,加強檢測發現,規范抗病毒治療”。合肥市疾控中心免疫規劃科專家提醒,乙肝表面抗原(HBsAg)總體陽性孕婦所生新生兒是HBV感染的高危人群,而新生兒接受聯合免疫后的保護率則可達到90%-97%。
據WHO報告,2019年全球有約2.96億例乙型肝炎(HBV)慢性感染者和82萬例相關死亡,中高流行地區HBV感染主要通過母嬰垂直傳播,阻斷乙肝母嬰傳播可以大幅度減少HBV感染。
根據2020年乙肝母嬰傳播預防指南報告,目前中國育齡婦女乙肝表面抗原(HBsAg)總體陽性率為5%-6%,而HBsAg陽性孕婦所生新生兒則是HBV感染的高危人群。
不過準媽媽們也不要恐慌,預防乙肝母嬰傳播一直是我國慢性乙肝防控的重中之重,采取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聯合免疫是目前認為阻斷HBsAg陽性母親乙肝母嬰傳播最有效的方法,新生兒接受聯合免疫后的保護率可達到90%-97%。
按照《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兒童免疫程序及說明(2021年版)》,HBsAg陽性母親所生的足月新生兒在出生后12h內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時按“0-1-6月”免疫程序接種3劑次乙肝疫苗。在接種最后一劑乙肝疫苗后1-2個月檢測HBsAg和乙肝病毒表面抗體(抗-HBs),若發現HBsAg陰性、抗-HBs陰性或小于10mIU/ml,可再按程序免費接種3劑次乙肝疫苗。
合肥疾控中心專家提醒,如果新生兒體重低于2000g,也應在出生后盡早接種第1劑乙肝疫苗,并在嬰兒滿1月齡、2月齡、7月齡時按程序再完成3劑次乙肝疫苗的接種。
危重癥新生兒,如極低出生體重兒(出生體重小于1500g者)、嚴重出生缺陷、重度窒息、呼吸窘迫綜合征等,應在生命體征平穩后盡早接種第1劑乙肝疫苗。
安徽省疾控中心專家提醒,對一般人群,特別是乙肝病毒感染高危人群,如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男男性行為者、靜脈藥癮者、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性伴侶和家庭接觸者、孕婦、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抗腫瘤藥物和抗丙肝病毒藥物治療者等應進行HBsAg篩查,做到應篩盡篩,早發現早治療。
(實習生 彭爾康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汪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