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三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終審決賽在北京理工大學舉行。來自全國3011所高校的142.4萬名學生參賽,經過校級初賽、省級復賽和全國決賽初評,463個項目進入全國決賽終審答辯。經過激烈角逐,來自安徽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信息工程學院均斬獲全國金獎。
為推進鄉村振興貢獻“科大智慧”
在此次大賽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取得1金、1銀、3銅的優異成績,實現了該校近年來在該項賽事上的金獎突破。
“智慧農田——旱地多功能自動精準作業機器人”是此次中國科大榮獲的金獎項目。該項目從五個“全面”出發,致力于解決農民長期處于溫室大棚中導致身體健康受損、化肥農藥利用率低的問題,自主研發了可同步進行路徑自動規劃、作物雜草精準識別、機械臂自主噴灑的輕量化智能農作機器人。
項目通過采集不同地區和不同生長周期的植物圖像、優化算法,可實現作物雜草精準識別,采用智能噴灑方式至少提高40%的農藥使用率,實現除草、除蟲、施肥一體化智能作業,助力改革我國溫室大棚人工農作方式,為推進鄉村振興和促進化肥農藥“雙減”政策貢獻“科大智慧”。
該校獲得銀獎的項目叫做《中科芯創——三代半導體GaN HEMT器件》該項目聚焦我國“卡脖子”難題,面對半導體功率控制芯片被技術封鎖的現狀,楊安團隊設計出全新的工藝路徑,自主研發了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GaN HEMT芯片,相比于市面上同類競品具備超高電子遷移率、超高工作頻率和低熱損等優點,可用于電子設備快充,新能源電車充電器件與數據中心功率控制等領域。
食品安全無損智檢黑科技摘金
合肥工業大學此次在決賽中斬獲一金一銀兩銅。該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中科敏選—食品安全無損智檢黑科技》項目斬獲全國金獎,機械工程學院《不再心懸—電梯安全檢測和預報服務領航者》項目獲全國銀獎。此外,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自感精靈”—基于多傳感物聯的安全智慧消毒系統》、微電子學院《振芯國刻—矢量刻蝕全球領跑者》獲全國銅獎。
合工大金獎項目是《中科敏選—食品安全無損智檢黑科技》,食品檢測新技術研究與開發是保障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力量,已成為全球食品科技競爭的制高點。因此,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食品安全檢測新技術與裝備,一直是中科敏選團隊的初心和使命。團隊以肉類、堅果類食品體系為切入點解決3項食品安全檢測重大關鍵技術難題,參與1項國家重大研發計劃的推廣與應用,擁有16項國家專利及軟著,發表SCI論文12篇,成果覆蓋裝備研發全過程,已經實現國產替代,在未來將拓展到六大售前必檢食品體系。
合工大銀獎項目是《不再心懸—電梯安全檢測和預報服務領航者》,隨著我國高層建筑數量的劇增,老舊電梯與復雜場景電梯綜合檢測需求大大增加。該團隊為解決目前國內電梯檢測裝置和檢測服務存在的諸多問題,將先進技術應用于電梯安全檢測領域,致力于開發便攜、實用、精準的檢測裝置,并為用戶提供優質的檢測服務。四項終端產品獲取國家發明專利9項、高水平論文7篇,具有完整獨立的知識產權結構等。
“點剎成金”突破國內技術瓶頸
安徽信息工程學院的《“點剎成金——汽車制動領域出謀劃策的引領者》項目也獲得了金獎。自2020年起,該團隊走訪調研了安徽、浙江等相關政府部門和汽車行業后成立了“點剎成金”團隊,對汽車制動領域展開研究,針對通過研發一種汽車制動裝置主要用于回收汽車制動時產生的熱能,同時助力汽車啟動,探索核心零部件制作工藝和技術方案。
在研發其總裝的同時,為進一步提高制動回收效率和降低部件成本,技術在三代更新迭代后,經過上千次實驗,從制動總裝到核心制動零部件的逐個突破,成功自主研發國內首創剎車蓄能助力啟動裝置,并探索研發核心零部件制作工藝和技術方案,突破國內技術瓶頸。
“挑戰杯”吸引142.4萬名大學生參賽
據悉,第十三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是由共青團中央、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協、全國學聯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的一項具有群眾性、客觀性、交流性的創新創業競賽活動。賽事聚焦為黨育人功能,從實踐教育角度出發,引導和激勵學生弘揚時代精神,積極開展廣泛的社會實踐,不斷增強對國情社情的了解,提升社會化能力,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本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共吸引全國32個省份和港澳地區3011所院校、142.4萬名大學生參賽,申報創新創業項目33萬個,同期活動參與超300萬人次,最終463件作品進入終審決賽環節。全國共評出金獎154項、銀獎309項、銅獎1079項。安徽省20所學校的46個項目入圍決賽,最終取得金獎3項、銀獎6項、銅獎37項。
(大皖新聞記者 陳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