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很多人來說,如果看到可口的美食,卻不能大快朵頤,甚至連喝口水都成為障礙,痛苦之情可想而知。日前,合肥市二院康復醫學科就接診了這樣一位患者,今年55歲的王女士做了神經纖維瘤切除術,術后出現飲食難咽、喝水嗆咳等吞咽功能障礙癥狀。3月23日,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從市二院獲悉,經過十天的康復治療,王女士順利拔除胃管,目前正有針對性地進行嗓音康復訓練。
“帶了7個月的胃管,終于拔掉了,現在可以自主進食了,真是舒服多了。”王女士告訴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2022年8月,她做了神經纖維瘤切除術,術后出現飲食難咽、喝水嗆咳等吞咽功能障礙癥狀,輾轉多家醫院治療都未得到有效改善。除了身體的折磨之外,更讓王女士崩潰的是,術后7個月的時間,她前前后后去過五六家醫院,癥狀仍然沒有得到緩解。
“針灸、推拿、拔罐、電刺激等康復手段都試過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深受困擾的王女士經常失眠,抱著試一試希望,王女士掛了合肥市二院康復醫學科言語吞咽障礙門診的專家號。合肥市二院康復醫學科夏清主任團隊接診后,對王女士進行了全面的體格檢查和吞咽造影檢查,結果顯示,患者環咽肌失弛緩從而引發吞咽困難及面癱。
“吞咽障礙是神經系統疾病或腦組織局部結構性損傷的常見并發癥,因掌管吞咽功能的中樞神經損壞,使得食管入口的肌肉,即環咽肌,無法正常開放,同時合并口咽腔感覺衰退、壓力異常等問題,最終導致食物難以下咽。”該科副主任曹曉光介紹說,由于王女士已錯失最佳的康復治療時期,康復團隊為其制定了個性化方案,采用環咽肌導管球囊擴張術和口咽肌群訓練等手段,循序漸進地為其展開康復治療。經過十天的康復治療,王女士的吞咽功能即得到顯著改善,能夠自主進食,順利拔除胃管。目前正有針對性地進行嗓音康復訓練。
(李歡 朱沛炎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