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上午,2023年世界氣象日安徽主場暨安徽氣象博物館開館活動在蕪湖市氣象局舉行,當天恰逢第63個世界氣象日,今年的主題為“天氣氣候水,代代向未來”。一座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從氣象部門獲悉,安徽氣象博物館將為推廣普及氣象科學知識、弘揚氣象文化的當代價值發揮巨大的作用。
據了解,安徽氣象博物館之所以選擇在蕪湖市建設,這與蕪湖氣象站是世界氣象組織認定的目前坐落在安徽省內唯一的世界百年氣象站密不可分。百年氣象站是全球氣候與生態的忠實記錄者,是不可替代的氣候科學和文化遺產。省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包正擎表示,蕪湖是近代安徽氣象工作的發祥地,蕪湖國家基本氣象觀測站先后入選“中國百年氣象站”和“世界百年氣象站”。
作為安徽省首個也是唯一通過世界氣象組織認證的百年氣象站,蕪湖氣象觀測站一路見證了安徽氣象的發展歷程。包正擎強調,長期以來,蕪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氣象事業發展,大力支持氣象現代化建設。作為全國首個以省份命名且有獨立法人,首個館藏文物經國家文物局定級的氣象類博物館,安徽氣象博物館既展現了氣象科技從古到今的發展歷程,又保護了蕪湖歷史文化遺產,也為全面提升安徽氣象影響力、蕪湖城市文化軟實力提供了重要載體。
據悉,安徽氣象博物館與蕪湖市鳩江區萬春社區去年雙雙被中國氣象局命名為全國氣象科普教育基地,蕪湖實現了全國氣象科普教育基地全類別命名。當天,“全國氣象科普教育基地”正式授牌,包正擎為“安徽省氣象科普傳播大使”頒發聘書,同時宣布“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主題實踐暨千鄉萬村氣象科普江淮行活動啟動,并為全省首站蕪湖站授旗。
(王兵 吳然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