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廟變10千伏廟東04線路監測到A相接地,故障區間位于2號桿附近90米范圍內,請您立即現場處置。”3月15日上午10點17分,合肥供電公司蜀山供電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周鵬手機收到行波精準定位智能系統發來短信。截至今年2月底,合肥供電公司成功在城區34條10千伏配網線路上投運了行波精準定位智能系統,預計至年底覆蓋率將拓展近200條線路上。
當日上午,接到短信后不到20分鐘周鵬抵達現場,很快發現2號桿左側線路A相導線懸掛著風箏,他第一時間向調度申請登桿作業。“過去同類型接地故障查找可能需要近1個小時,這條線路裝設了行波精準定位智能系統檢測終端,后臺系統可以自動分析、精準定位故障點,大幅提升了我們查找和處置隱患的速度。”周鵬說。
配電網作為電網的“最后一公里”,如同毛細血管般將可靠電能輸送至千家萬戶。據統計,合肥地區目前有10千伏、20千伏兩種電壓等級配電網近26058公里。“傳統配網故障定位主要通過故障指示器等方法實現,普遍存在著定位精準度不高、費用投資較大等問題。”合肥供電公司運維檢修部專責阮祥勇介紹。
為提升配網供電可靠率,合肥供電公司于2022年3月在安徽電網首個試點啟動“行波精準定位智能系統”建設工作,于當年4月在10千伏東怡變13線路成功投運“行波精準定位智能系統”。
據介紹,行波精準定位智能系統由監測終端、后臺服務器、數據平臺三部分組成。系統傳感器裝置直接安裝于配網線路上,一旦線路發生故障,傳感器精準監測故障點形成的瞬間高頻擾動,將行波數據傳輸至后臺服務器。系統最短時間內精準定位故障所在位置,將研判結果以手機短信形式推送給相關運維人員。
“目前行波精準定位智能系統定位故障精準度達150米之內。與普通線路故障定位精準度1公里、甚至更長范圍相比可以說是實現了‘質的飛躍’,大幅縮短運維人員查找故障時間和效率。”據阮祥勇介紹,系統同時具備隱患放電預警功能,可以結合監測線路的放電行波數據進行智能分析,發現臨近故障的微弱放電現象,提前進行隱患預警。
據介紹,截至今年2月底,合肥供電公司成功在城區34條10千伏配網線路上投運了行波精準定位智能系統,預計至年底覆蓋率將拓展近200條線路上。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汪漪 通訊員 李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