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信息化是撬動檢察工作高質量發展“2.0版本”的有力杠桿。近年來,我省檢察機關牢固樹立科技強檢理念,深入推進智慧檢務建設,充分發揮大數據在履行法律監督職能、維護公平正義,懲防違法犯罪、促進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以技術賦能檢察事業更高質量發展。
“數字大腦”助力精準辦案
“檢察官,我現在很后悔,認罪認罰真能從輕處罰嗎?”近日,犯罪嫌疑人張某因涉嫌危險駕駛犯罪被審查起訴的過程中,多次詢問檢察官。檢察官打開電腦,通過智慧量刑輔助系統向其清楚展示了認罪認罰前后的量刑差距,成功消除了他的顧慮,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
這是發生在合肥市包河區檢察院的一幕場景。包河區檢察院是全省辦理捕訴刑事案件最多的基層檢察院,人案比矛盾相對突出。2020年以來,該檢察院自主研發并推動法院同步上線運行“智慧量刑系統”,實現量刑環節的規范快速、精準可靠和各方認同。
“智慧量刑系統”針對區域內多發高發的危險駕駛、交通肇事、盜竊、詐騙、搶奪、強奸等10余個常見類型案件,依據相關法律、最高檢、最高法及安徽省有關量刑標準,先針對具體的犯罪情節確定出刑期范圍,再結合包河區法院近3年的類案判決情況,通過大數據比對分析,精準計算出各類案件的量刑結果,對將各量刑要素進行數字量化后,只需將案件中的量刑情節按照相應指標進行錄入,即可快速、準確將刑事案件量刑情節轉換成量刑結果,作為辦案重要參考。系統上線運行以來,該院使用該系統輔助辦理認罪認罰案件2373人,認罪認罰適用率達96%,確定量刑建議提出率98%,法院量刑建議采納率100%。
近年來,省檢察院以數據源拓展、法律監督模型競賽、大數據平臺建設為突破口,推進“立機制、建平臺、抓協同、促辦案”四位一體協同發展,按照“業務主導、數據整合、技術支撐”的數字檢察工作模式,主動作為,有效推動我省檢察機關法律監督模式的數字化變革。亳州、合肥等地檢察機關創新研發“未社通”“智慧量刑系統”等智能軟件,促進了司法辦案效率穩步提升。
云監督讓線索“自動上門”
去年,省檢察院啟動全省檢察機關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競賽,其中,淮北市檢察院研發的外賣商家違規行為法律監督模型榮獲二等獎。隨后淮北市檢察院應用該模型,在全市開展“保障千家萬戶舌尖上的安全”檢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對轄區外賣平臺上的1536家餐飲服務商進行滾動式排查監督,共發現經營不規范的商家線索40余條,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發出檢察建議5份,在食品安全領域取得良好社會治理效果。
“通過大數據的應用,在多維度的數據比對、關聯、碰撞、篩查中,推送監督線索。讓監督線索發現難、工作碎片化、質效不突出等瓶頸問題有了解決的辦法。”省檢察院檢察信息技術部主任樊靜表示,我省檢察機關利用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打造出了數據云監督,讓監督線索“自動上門”。
據了解,省檢察院按照集約建設、統一標準、安全有序、精準賦能的原則,初步建成為大數據法律監督辦案提供數據分析支撐的安徽檢察機關大數據法律監督平臺。平臺主要包括基礎支撐、數據管理和監督模型應用等功能,分別為數據采集、存儲、治理和應用提供支撐服務。
目前,這一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正在逐漸拓展。據了解,經省檢察院各業務條線和部分市縣檢察院的綜合評判,確定研建和優化刑事訴判不一監督模型、虛假司法確認類案監督模型等10個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涉及刑事、民事、公益訴訟等檢察業務領域。監督模型的來源,一部分源自我省前期數據法律監督模型競賽作品的打磨升級,一部分源自外單位成熟實用的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的引進轉化。
整合數據釋放最大效能
近日,黟縣檢察院“公益訴訟大數據應用平臺”上線運行。該平臺與黟縣縣域治理大數據指揮中心實現底層互聯,共享后者平臺上所有事件線索,包括96個基礎網格、445個微網格和800多名網格員、專干、管理員、志愿者隊伍每天上報的事件線索、行政執法人員錄入的執法線索以及縣域市民和來黟游客通過“黟家人”App上隨手拍功能推送的線索。檢察機關可以對線索情況進行圖文查看,實時掌握線索分配情況以及辦理進度,從而對線索進行持續監督。
“只有打破數據孤島,整合多方數據資源,才能最大限度地釋放大數據的生產力。”樊靜表示,我省檢察機關借力“府檢聯動”工作機制,堅持需求導向,配合相關部門積極謀劃拓展新的共享信息資源。省檢察院和省公安廳健全完善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機制,搭建同軌辦案平臺,推動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在刑事訴訟中發揮各自職能優勢,實現信息共享。省檢察院通過與省司法廳和省應急管理廳溝通協作,可實時查詢其辦案系統相關數據。
在我省政法機關,為把信息“孤島”連成數據“大陸”,省委政法委牽頭抓總,以建設應用安徽政法跨部門一體化辦案平臺為抓手,致力推進政法機關信息資源共享。我省檢察機關通過平臺,對接了公檢法三家的辦案系統以及司法行政機關的監獄業務系統、社區矯正業務系統、司法鑒定業務系統、法律援助系統,實現了刑事案件的業務協同、互聯互通、共建共享。自平臺建設應用以來,全省檢察機關通過平臺共完成流轉審查批捕案件5.3萬余件,審查起訴案件17萬余件,提起公訴案件12萬余件。(記者 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