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79歲的老人王傳英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烈士父親的畫像。她的父親王其昌烈士于1947年參加革命,1948年12月在淮海戰役中犧牲,年僅20歲,而那年,王傳英才只有3歲。老人手捧著畫像,不停地擦拭畫像,嘴里念著“七十多年沒見到你了”。正是這份特殊的禮物,彌補了老人平生最大的遺憾。
項目負責人王偉帶領志愿者在南陵縣捐贈抗美援朝老兵畫像合影
通過親屬描述,描繪烈士輪廓,再與烈士親屬進行反復溝通修改,最后還原出烈士的相貌。安徽師范大學的志愿活動負責人王偉介紹,“為烈士畫像”志愿服務項目是安徽師范大學成立的圓夢烈士家屬、助力紅色基因傳承的志愿服務項目。王傳英老人父親的畫像正是安徽師范大學的大學生志愿者所繪畫的。
“很多烈士都沒有照片,只能依靠家屬的回憶,反復地打磨。”王偉說,烈士犧牲時年齡跟志愿者們年齡差不多,學生在繪畫的過程中也會對革命先輩的信念與遺志有更直觀深刻的感悟。
“為烈士畫像”活動的志愿繪畫者耿金成就讀于安徽師范大學美術學專業,這次活動他為閆金花烈士繪制了畫像。他希望用自己的專業所長,向雷鋒學習,對社會做出貢獻。
耿金成說,閆金花烈士的畫像繪制完成后,通過郵寄的方式,寄給當地的志愿者,由當地志愿者交給烈士家屬。耿金成打算繼續參與“為烈士畫像”活動,目前正在為另一位烈士繪制畫像。
“我們想把這個活動堅持下去。”據王偉回憶,除了耿金成外,學校里還有一百多名學生告訴自己,想要報名參加活動。
對于活動的后續安排,王偉表示,目前學校正在和各地深入聯系,去搜集更多的烈士信息,挖掘更多的烈士故事,讓更多的人學習英烈精神。同時他們也在積極拍攝《致敬英雄》宣傳片,后期將進一步加強與各地退役軍人事務局的聯系與合作,宣傳烈士英勇故事,送更多的烈士“回家”。
為烈士畫像發起人葉慶華與“全國道德模范”王亮在江西樂平捐贈烈士畫像
據了解,“為烈士畫像”志愿服務項目是安徽師范大學成立的圓夢烈士家屬、助力紅色基因傳承的志愿服務項目。目前已榮獲第六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金獎和2022年度中華慈孝人物團體獎。為深入學習英烈精神,在“感動中國”2007年度人物孟祥斌遺孀葉慶華女士的牽線下,志愿者用手中畫筆還原烈士形象,再現一段段舍生忘死、前仆后繼的英雄故事。項目與安徽省、山東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各地政府等單位合作開展系列活動,錄制微視頻、微黨課,繪制革命故事繪本,開展青春思政課和入黨啟蒙教育,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
(安徽商報融媒體見習記者 徐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