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在黃山市屯溪老街,小雨淅瀝,粉墻黛瓦勾勒出煙雨徽州的雋遠輪廓。在該市首個徽商主題民宿開元頤居·還淳民宿,曲徑回廊的徽式傳統建筑里,有著地暖、WIFI等現代設施,新舊穿越,內秀不露。位于黃山市的中心城區屯溪,開放包容、兼收并蓄,以綜合優勢舉辦多場重要會議,變身“外交大舞臺”,被譽為“國際會客廳”。
近年來,黃山市鼓勵經營業主在保留原版徽派建筑特色的同時,通過創意創新打造“不一樣的民宿”,以民宿帶動傳統村落的保護發展,緊扣“生態型、國際化、世界級”三個關鍵詞,突出煙雨徽州、都市鄉村特色,加快打造國際化世界級的“大黃山”。以“吾心安處是黃山”慰藉現代人的心靈需求,確保2023年旅游接待量和旅游總收入分別增長22%和25%。
以民宿為契機豐富“村落徽州”內涵
今年春節,黃山市黟縣西遞景區的民宿泊心云舍·明經園的31間客房全滿,自去年11月份運營以來,該民宿吸引了一批批游客從“到此一游”轉為“到此一留”。在徽州古建筑里住一晚,被帶入夢想中的“詩和遠方”,正成為現代人的一劑“治愈”良方。
泊心云舍·明經園位于西遞古村落的牌坊廣場、明經湖畔,由五個徽派院落組成,其中三棟是明清古宅。“民宿是在老建筑的基礎上,經專業指導,改造而成,修舊如舊,徽文化深入在每個角落。”該民宿管家杜彥春介紹,“很多‘家人’說,到這里,一下子心就靜下來了。”
該民宿從建筑到主臥名稱,充滿徽風皖韻,1號院落的文化連廊展示了徽州磚雕、木雕等徽文化展品。“在利用老建筑的同時,我們也保護老建筑。”據介紹,三棟“國寶級”的明清古宅不做商用,只對外展示,并有專家定期前來保養,民宿管理方則對其日常維護。
“民宿讓游客留下來,也讓村民留了下來。”杜彥春告訴記者,泊心云舍·明經園共有18名員工,其中14名是當地村民。“房子沒有空,村里沒有空,門前掛著臘肉,村民在聊天,狗狗在曬著太陽,這樣一個完整的村落,有著無窮的魅力。”
據介紹,近年來黟縣始終對傳統村落進行原汁原味保護,探索傳統村落未來,形成了“傳統村落+民宿”“傳統村落+旅游”等發展的新模式,使傳統村落得到了可持續發展。該縣利用傳統村落、古民居打造的民宿客棧889家,遍布全縣44個傳統村落,民宿帶動以傳統村落為載體的村落旅游綜合收入近20億元。
17部門監管保老房子文化“內核”
在素有“流動的清明上河圖”美譽的屯溪老街,開元頤居·還淳民宿藏在背街的還淳巷,在保留原有舊貌的基礎上,以老房子改建而來,有一種大隱于市的寧靜。
“老街共有1100多棟房子,最老的建于明朝,也有建于幾十年前的,其中正街300多棟,800多棟位于背街小巷里。”還淳民宿負責人孫衛民介紹,首批在背街小巷選了12棟,“既解決了老宅子的安全隱患,又開發了它的價值。”
老街是徽文化的代表之一,老房子是它的文化內核。孫衛民介紹,改建民宿的原則之一是保留舊貌,保護徽文化,希望游客能體驗徽文化+享受現代生活。自2016年項目啟動,邀請了多地的設計團隊,歷時三年,投入一個億,“為了保護建筑,我們接受了17個部門的監管。沒有大型機械進場,改建全靠人工。”
江里打撈上的船改造成的長桌、代表徽商主要產業之一“典當”的八字樓梯,還淳民宿結合古時徽商最具代表性的四大行業茶、鹽、木、當,以及徽州人的生活文化“火”,進行提取設計。
今年元月份,還淳民宿以合作社的形式在隔壁小巷再開發投用了一棟樓梧崗小苑,形成由十三棟古民居,五大主題,集合成一片擁有42間房的徽州儒商生活文化民宿集群,“未來會以合作社等多種形式,擴大規模。”孫衛民的計劃是10年間規模擴大10倍。
“一個街區,一定要讓他們的客人留下來,有人氣才有活力。”孫衛民認為,將民宿選在老街,二者相輔相成,目前民宿每年都留1.5萬人住一晚,“當規模擴大10倍后每年能留15萬人‘住一晚’”。
旅游新業態培育沉浸式體驗新模式
旅游不只是觀光,更是休閑和體驗。黃山市鼓勵經營業主在保留原版徽派建筑特色的同時,通過創意創新植入故事與情懷,打造“不一樣的民宿”,以推進310個國家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為契機,借力資本撬動民宿產業發展。
據統計,目前黃山市的民宿共計2900余家,占安徽省70%以上,年接待超230萬人次,經營收入15億元以上。而徽州民宿所在徽文化圈民宿群是我國目前11個民宿群帶之一,也是唯一一個以徽文化為主題的民宿集聚群。
為給游客帶來更多的體驗,黃山市發展旅游新業態,豐富屯溪河街、老街、黎陽in巷等街區多元業態,大力發展攝影寫生、非遺演藝、森林療浴、戶外運動等業態等。作為屯溪老街綜合提升工程重點項目之一,屯溪河街2022年10月1日正式開街,位于老街南側,與老街平行,臨河而建,投資近10億,計劃引進品牌113個。
“河街布局四大板塊,分別盛世徽夢、屯溪新韻、濱江秀場、尋味穿越。”作為運營與管理方,黃山市益田濱江商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施付春介紹,每個板塊都將結合本地文化,利用現有資源,與老街形成“里靜外動”、“里雅外俗”的互補共存,有小吃商鋪、酒吧,還有本地文化品牌的孵化。
打造生態型“大黃山”國際會客廳
屯風聚水,溪山入畫。作為徽商故里、徽文化發源地,屯溪與新安醫學、新安畫派等徽文化一起,名冠古今、享譽中外。2022年,由春及冬,從外長的會客廳,到總理的圓桌會,世界的目光一次次聚焦屯溪“國際會客廳”,黃山市成為展示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最美窗口。
冠絕天下的自然風光、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無與倫比的生態本底,讓黃山成為最美窗口。2022年,該市推進新安江—千島湖生態保護補償試驗區建設,斷面水質連續11年優于補償考核標準,“生態美”超市垃圾兌換項目入選生態環境部、中央文明辦十佳公眾參與案例,新安江(黃山段)獲評全國首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系全省唯一,1~11月環境空氣質量居全國第4,地表水、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國際屯溪”還有一個目標,打造“全國最干凈城市”,到2023年底,全域達到“最干凈城市”標準;到2024年,鞏固提升干凈指數標準,實現全域“席地而坐”,最終形成可復制推廣的“最干凈城市”黃山標準和長效管理體系。
黃山是中國的名片、世界的黃山。根據計劃,2023年,黃山市將推動“大黃山”建設破題開篇,緊扣“生態型、國際化、世界級”三個關鍵詞,以黃山為縱坐標、新安江為橫坐標,大力發展“山、水、村、夜”四大經濟,圍繞“休閑度假”和“旅游目的地”,突出煙雨徽州、都市鄉村特色,加快打造國際化世界級的“大黃山”、高端人才匯聚的“大黃山”和高端產業集聚的“大黃山”,建設創業型城市樣板。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汪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