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記者在由省委宣傳部主辦的“全面學習把握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 奮力譜寫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新篇章”系列主題首場發布會上了解到,2022年,安徽省地區生產總值突破4.5萬億元、增長3.5%,總量進入全國前10,增速居長三角首位。
下一步,安徽省將在“奮力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安徽高質量發展”道路上“奮力取得五個突破”,實現2027年經濟總量向7萬億元沖刺,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1萬元以上。
到2027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3萬億元
安徽省將發揮投資關鍵作用,建立完善重大項目省市縣三級聯動推進機制,強化招商引資招大引強“賽馬”激勵,深入推進新興產業百億項目攻堅,適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擴大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持續激發民間投資活力。發揮消費基礎作用,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教育醫療文化體育服務等消費,實現到2027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3萬億元。發揮流通支撐作用,打造全國有影響力的供應鏈平臺集聚區,推動物流降本增效,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地區生產總值比率降至11%左右。
到2027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3%
安徽將統籌“技術+應用”抓創新,深入實施科技創新“栽樹工程”,加快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國家實驗室建設,健全前沿科技研發“沿途下蛋”機制,支持“科大硅谷”建設專業創新創業載體,到2027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3%。統籌“傳統+新興”強產業,推動制造業提質擴量增效,加快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高質量建設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先進結構材料等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系統推進十大新興產業強鏈延鏈補鏈工程建設。統籌“數字+服務”促融合,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推動工業互聯網有效發展,支持軟件產業“一市一園”和大數據產業園建設,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服務業“鍛長補短”,打造一批高端現代服務業集聚區,促進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
加快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
聚力區域合作“一體化”,安徽將持續抓好與滬蘇浙重點合作事項落實,深化皖北地區與滬蘇浙城市間結對合作幫扶、上海與六安革命老區對口合作,高水平打造省際產業合作園區和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推進合肥都市圈提質升級,推動皖北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突破、引領經濟社會全面加快發展,推進長江(安徽)地區聯動發展、跨江發展,加快皖西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整體聯動推進生態型、國際化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設。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實施城市功能品質活力提升行動計劃,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
到2027年貨物貿易進出口額力爭達到1.2萬億元
安徽將加快培育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擴大高水平開放,實施萬企百團出海行動,高效運行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加快發展跨境電商,培育一批省級公共海外倉,到2027年貨物貿易進出口額力爭達到1.2萬億元;實施外資擴增量穩存量提質量攻堅,促進一批標志性項目落地。構建高能級平臺,全面提升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能級,增強世界制造業大會等平臺功能;深化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推進“工業上樓”,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開發區延伸。
持續深入實施暖民心行動
安徽將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著力暖民心惠民生,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擴就業促增收,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大力推進創業安徽行動,未來五年城鎮新增就業300萬人以上;實施城鄉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計劃和中等收入群體倍增計劃,到2027年中等收入群體比例力爭達到42%。著力保安全守底線,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隱患,為確保國家糧食、能源資源、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多做貢獻;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安徽。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