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是某品牌的專職打假人員,然而為了騙取打假獎勵資金,竟然自己購買假冒產品,然后向當地市場監管部門舉報,再將“打假事實”報送給品牌方騙取獎勵。2月18日記者從馬鞍山警方獲悉,近日當地就破獲這樣一起案件,7名嫌疑人因涉嫌詐騙罪、假冒注冊商標罪被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
使用假油漆負責人“消失”
此前馬鞍山市花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接到王某舉報稱,轄區內一處施工工地使用的某品牌油漆為假冒偽劣商品。經詢問,王某是上海某公司的職業打假人員,長期幫助上述知名油漆品牌方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打假服務。
根據王某舉報,執法人員到達現場后,發現有82桶某品牌油漆確實存在問題,同時現場一名自稱李某的負責人表示這批油漆是其購買的。隨后執法人員在現場對李某的身份信息進行了登記,暫扣涉案油漆,并將部門樣品進行送檢。
然而次日當執法人員再次聯系李某的時候,卻發現李某已經失聯了。考慮到李某有可能在別的工地也投放了假油漆,市場監督管理局將該情況反映給公安機關,希望公安機關可以協助調查。
打假人和被舉報人“在一起”
馬鞍山當地警方介入調查后,首先核查了李某身份,發現其之前提供的身份信息均為虛假信息。于是民警決定聯系舉報人王某,看看是否能從他那里獲取一些線索。
沒想到對于民警的電話詢問,王某卻顯得十分意外,同時表示“這種數額的假冒偽劣商品舉報,你們公安應該是不介入的吧?”察覺到異樣的民警,在后續的通話中,也發現王某在某些關鍵問題的回答上漏洞百出。
使用虛假身份、無故消失的“李某”,語出驚人、反應異常的王某,兩人種種的不合理行為,讓民警感覺兩人背后可能藏匿著什么秘密。
通過進一步調查,民警發現王某經常與一名男子同行出入,而經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辨認,該男子正是消失已久的“李某”。
經查,“李某”的真實身份為鄭某,不僅與王某是同鄉,并且兩人往來頻繁,有著多次同行、資金往來等情況。隨著證據越來越多,警方基本斷定這是一個先制假、再打假,以騙取品牌方打假獎勵經費的犯罪團伙。
制假“打假”再騙獎勵
在掌握充分證據后,近日民警分赴山西、江蘇兩地,將王某、鄭某、楊某抓獲。根據幾人供述,在江蘇省宜興市將吳某芬、杜某琴、吳某軍等多名制假人員抓獲歸案,查封制假工廠1個,扣押制假造假相關設備10余臺,查凍涉案資金130余萬元。
據王某供述,自己作為專職打假人員,覺得用常規手段打假,不僅費時費力,而且收入不穩定,便從吳某芬等人處購買假冒的某品牌油漆,然后伙同鄭某、楊某在安徽、江蘇、河南等十余個省市,尋找工地、倉庫堆放自己購買的假冒油漆。
之后王某再以自己品牌打假人員的身份向當地市場監督管理局舉報,最后將偽造的打假事實報送給品牌方,從而騙取打假獎勵資金。
自2018年以來,王某等人合計作案59起,涉案資金達130余萬元。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李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