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時節,蕪湖十里江灣公園,不時有穿著運動服的市民沿著彩色塑膠步道跑步。步道盡頭,坐落著一座有由數十臺功能不一的健身設施組成的健身樂園。
夜幕降臨,岸邊的高樓亮起了璀璨的景觀燈,古老的中江塔在燈色的照映下,十里江灣煥發出了別樣的生機與活力,與不遠處充滿現代感的魚橋交相呼應,成為這座歷史悠久城市的一張嶄新名片。但在幾年前,這里卻還是一片臟亂差。岸邊種菜、養雞養鴨、存放物料、垃圾堆放隨處可見,一度成為環境整治的“頑癥”。
2017年,在“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指引下,蕪湖市啟動長江岸線專項整治,明確提出為國護江、為民治江、為城建江,還江于民、還岸于民、還景于民。對十里江灣及上下游200多個非法碼頭、修造船廠、非法砂點進行拆除清場,清理垃圾1800余噸,拖離拆解船只120多條,釋放長江干流岸線近30公里,騰出灘涂陸域面積6000畝,恢復長江岸線原來的地形地貌。
“就是這樣的一個風景如畫的好去處,卻因各入口設置了路障而導致殘疾人坐的殘疾車無法進入,讓殘疾人無法在江灣公園的大道上欣賞風景。”蕪湖市弋江區人大代表吳曉玲說,公園各入口設置路障的初衷是為了阻止電動車、自行車的隨意進入,以保障公園內游客的安全及路面設施的維護,這本身是好事,對于身體健康的正常人而言無可厚非,但制度的設定不能僵硬的實施,也應當考慮到殘疾人的身心需求,不能因為其身體上的缺陷再人為的限制、剝奪其向往享受美好生活的權利,哪怕只是在江灣公園的大道上欣賞美景。
接到建議后,蕪湖市弋江區城管局迅速行動。在園區實施多項措施為殘障人士提供服務,利民路、文津西路、部分生態公廁均有殘疾人綠色通道;在園區主要出入口張貼多個無障礙服務指示牌,標有24小時幫扶熱線,如有殘疾人入園不便,可致電服務熱線尋求幫助。同時,在利民路路口、文津西路路口2處增設了可移動式鐵門和有設必備醫療應急用品的便民服務站。
此外,蕪湖市人大代表楊洋也提出在十里江灣人民公園設立直飲水點,讓市民、游客能夠飲用安全優質的直飲水,營造更加舒適便利環境的建議。
據了解,為滿足市民在公園內的飲水需求,相關部門在園內人流量較大的區域設置10處自動售賣機,提供各類飲料及礦泉水,解決市民健身、休閑時的飲水問題。
如今的十里江灣不僅有著美如畫的風景,也擁有了一系列暖人心的便民措施。作為蕪湖的一張“城市名片”,沿江岸線草木蔥蘢,風景如畫,已成為“為國護江、為民治江、為城建江,還江于民、還岸于民、還景于民”的生態文明蕪湖樣板,一個展現蕪湖長江文化的生態長廊。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常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