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從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了解到,2022年我省把就業促進行動納入暖民心行動高位部署,2584個社區開展“三公里”就業圈建設,1250個社區達到充分就業社區標準。2023年,我省將著力實施就業優先導向宏觀調控和二三產業就業提質增量擴容行動,確保全省城鎮新增就業68萬人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左右。
就業促進
35.12萬戶企業入駐“三公里”就業圈服務平臺
過去一年,省委、省政府把“就業促進”納入暖民心行動,在全省城鎮社區推行“三公里”就業圈,幫助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我省已有2584個社區開展“三公里”就業圈建設,覆蓋全省城市社區的88.43%,35.12萬戶企業入駐“三公里”就業圈服務平臺,較好解決了社區內小微企業招工難、招工渠道不暢等問題,有力促進了勞動者家門口就業。同時,我省積極推進“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建設,經初步審核,已有1250個社區達到充分就業社區標準,充分就業城市社區達標率達43%,超年度目標任務3個百分點。
2023年,我省將奮力推動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程光林介紹,今年我省將著力實施就業優先導向宏觀調控和二三產業就業提質增量擴容行動,確保全省城鎮新增就業68萬人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左右。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基層成長計劃、就業見習崗位募集計劃,實施百萬大學生興皖行動。同時,探索推進“新市民”工作,加強就業困難人員等群體就業幫扶。推進就業促進暖民心行動,構建“三公里”就業圈,升級“2+N”招聘品牌,務實推進創業安徽行動。實施高端人才創業工程,全年支持科研人員創業1萬人以上、高層次創業團隊1000個左右。
居民增收
適時提高退休人員養老金
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3年,我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8%。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了解到,2022年,安徽省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133元,居全國第13位;增速4.9%,居全國第6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個百分點,高于我省經濟增長1.4個百分點。
全力實現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2023年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的目標,省人社廳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我省今年計劃實施四項舉措促進城鎮居民增收。一是通過提升就業質量、擴大就業規模,增加工資性收入,二是通過增加企業利潤、擴大市場主體,增加經營凈收入。我省還將鼓勵金融機構開發更多收益穩定、風險適度、符合居民投資需求的金融產品,增加理財收益。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實施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權激勵等多種激勵措施,拓寬渠道,增加財產凈收入。加大民生投入,2023年我省還將適時提高退休人員養老金、城鄉低保、困難群眾救助補助標準、殘疾人兩項補貼等民生保障水平,增加轉移凈收入。
技能人才培養
全年計劃培訓“徽菜師傅”2萬人次以上
技能人才是支撐技工大省、技工強省建設的重要力量。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了解到,2017年以來,我省接續推進實施技工大省和技工強省建設,以真金白銀的措施推動技能人才培養取得實際成效。截至2022年底,全省技能人才總量達665.6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96.4萬人,較2016年底分別增長54.4%、62.9%。我省技能人才工作得到國家充分肯定。
不斷壯大更高素質人才隊伍,今年我省將實施卓越工程師“111”計劃,推進萬名博士后聚江淮行動,舉辦第二屆安徽省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大力推進技工強省建設,高質量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推進“技能+學歷”復合型人才培養。強化人才評價正向激勵,修訂職稱評審標準,探索制定特殊人才評價辦法,科學合理下放職稱評審權。
2023年,我省還將持續提升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工作質量。重點圍繞我省十大新興產業,鼓勵農民工、高校畢業生等八類城鄉未就業勞動者參加相關職業(工種)就業技能培訓,支持企業面向職工開展崗位技能培訓,按規定落實補貼政策。培訓供給還將再擴大。今年,人社部門將持續推進“新徽菜·名徽廚”行動,動態更新“徽菜師傅”培訓項目和承訓單位,加大專項職業能力考核規范開發力度,全年計劃培訓“徽菜師傅”2萬人次以上,開發專項職業能力考核規范50項左右。線上參加培訓也將更便利。我省今年將推進安徽職業培訓在線學習平臺建設,擴大線上培訓資源供給。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