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入選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后,安徽鳳陽明中都遺址考古又有重要發現。2022年,考古人員對明中都內金水橋(又稱內五龍橋)進行了發掘,揭開了其神秘面紗。午門馬道北側首次發現連廊,成為補全宮城中軸線布局的關鍵發現。
明中都是明太祖朱元璋在家鄉依禮制建造的理想都城,被認為是南京故宮和北京故宮的“藍本”。其在“功將完成”時罷建,留下了諸多待解謎題。2015年起,為配合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和相關課題研究,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故宮博物院、山東大學等合作,對明中都遺址進行了持續、系統的發掘。2021年,考古人員在前朝區核心宮殿基址的發掘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廓清了明中都前朝主殿及附屬建筑的布局,終結了40余年來的猜測和爭論。安徽鳳陽明中都遺址也因此入選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明中都考古并未停下腳步。2022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再度聯合故宮博物院、鳳陽縣文物管理所對明中都內五龍橋、前朝宮殿區正殿西側附屬建筑等進行了考古發掘,取得重要進展。在對內金水橋五座橋中的西邊橋進行發掘時,考古人員發現,其橋體為磚石結構,“三券三伏”砌法、橋旁河道駁岸包磚方式等都與外金水橋基本一致。該河段河道寬度較外金水河道該部位寬闊得多,也體現出更高的規制。
前朝區正殿西側附屬建筑基址的發掘明確了其臺基分布范圍,增進了對前朝宮殿區建筑布局的整體認識。其與主體宮殿后殿西側連廊和附屬建筑一道,在整體布局上與北京故宮的前朝區宮殿布局十分相似,為研究自元至明清的宮殿布局演變提供了極佳的材料。
考古人員還在午門馬道遺址發現了連廊,這也是本次考古發掘的重要發現。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館員、鳳陽明中都考古發掘領隊王志介紹,午門馬道連廊在過去的調查和勘探中從未發現,也是補全宮城中軸線布局的關鍵發現。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媛媛 潘琛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