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黃山市休寧縣鶴城鄉新安源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李發權正在走訪附近的村民茶農,作為新當選的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他希望能將實實在在的建議帶上全國兩會。10多年來,他帶領村民不僅守護好了新安源頭的生態環境,還大力發展以茶葉為主的特色經濟和生態紅色旅游,將“三江源頭第一村”新安源村從一個出了名的貧困村建成了山川秀麗、徽韻十足、百姓富裕的文明村,走在了全鄉的前列。
首個將“不打農藥”寫進村規民約
1999年,李發權辭去了公路養護的工作,選擇回鄉創業。家鄉風景秀美,氣候條件優越,茶葉資源相當豐富,當地不少村民都種植茶葉,可收入卻很微薄。起初,他主動幫助村里的茶葉種植戶聯系外地的茶葉收購商前來收購。后來,客源漸漸多了,李發權就有了創辦茶廠的念頭。
2004年他建成了自己的茶廠,請專家為員工進行現場指導打造名優有機茶。為了拓展銷售渠道,他經常去外地聯系客源,學習和借鑒外地茶葉生產、銷售的成功經驗。
這一年他成為四門村黨支部書記,“當時茶葉不值錢,推廣很難。”李發權覺得自己有責任改變這個情況,他先在自己的茶廠要求,在市場價的基礎上,不打藥的鮮葉加價,打了藥的鮮葉不收。這也漸漸改變了茶農的觀念。
2008年,隨著兩村合并,李發權當選新安源村黨支部書記,他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多方協商約定后,在2021年將“無除草劑無農藥”寫入了新安源村的村規民約,“寫入村規民約,這是黃山市的首個。”
“有機茶葉”激發了茶農種植積極性
新安源村地處休寧縣西南邊陲,新安江、錢塘江、富春江三江源頭第一村,高山環抱、水質清純、生態環境優美,村民438戶,90%種植茶葉,全村茶園2400畝,如今全部種植有機茶。經過他的呼吁和指導,村民嚴格按照有機茶的標準,實施茶園管理和加工,引進名優茶加工機械設備,帶動全村新增9套名優茶加工設備,有機茶“標準化、機械化、清潔化”程度不斷提高。
2022年,該村新安源銀毫鮮葉每公斤均價達200元,最高價格達340元/公斤,人均茶葉收入5000元左右,增幅15%以上,人均年收入2萬余元,村民種植茶葉的積極性得到提升。“現在新安源村的茶葉非常受歡迎,都知道它品質好,安全衛生。”
新安源村水口林面積百余畝,古樹近千株,名貴樹種20多種,國家一級保護樹種、500年以上樹齡紅豆杉多達56株,是華東地區面積最大、樹種最多、樹齡最長的水口林。
李發權在村里成立了護林隊,護林防火、封河禁漁、保護名木古樹,自己任隊長,“生態環境好了,村民會得到間接實惠。”如今新安源良好的生態,吸引了大批游客,村里辦起了10余家農家樂和2家民宿,帶動了二三產業,“村民家里常見的南瓜、山芋、筍干,都能賣個好價錢了。”
“我最開心的事,就是大家在外能驕傲地說‘我是新安源村的’。”李發權告訴記者,此前村里實際居住人口僅約三分之一,還有三分之一在外務工,另有三分之一在縣城陪孩子讀書,“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回鄉辦起了農家樂。”
向貧困家庭免費贈送優質香榧苗
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村民們都很樂意找他幫忙,他也總能讓村民滿意。2008年11月,村民余蓮鳳正上大學的女兒得了抑郁癥,丈夫已去世多年,她和小女兒同屬肢體殘疾。李發權得知后,主動上門幫忙,送余蓮鳳大女兒去醫院治病。姑娘痊愈后,回校讀書,如今已大學畢業成家立業了,逢年過節經常來看望李發權。
村里稍有條件的家庭都將孩子送到縣城上學,但也有少數父母不在身邊,或家庭困難的孩子留在村中心學校。“這些孩子應該得到關心。”從2012年“六一”兒童節開始,李發權每年捐款4000元,幫助當地學生改善生活條件,“我會一直堅持下去,還告訴了我兒子,以后他要接過接力棒。”
如何在綠水青山的環境里致富?2019年,李發權向58戶貧困戶免費贈送了2300多株優質嫁接香榧苗,總價值可達10萬余元。目前他還培育了更多優質香榧苗,向更多村民免費贈送,“希望經過5—8年的努力,使全村家家戶戶都有香榧樹,成為新安江源頭香榧種植第一村。”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新安源村最大的優勢,村里專門設立了環境保護監督崗和環境建設宣傳崗,村民的生態保護意識得到明顯提高,全村的森林覆蓋率達97%以上,起到了涵養水源、造福全流域的作用。
作為一名新當選的全國人大代表,李發權關注生態環境,關注名木古樹的保護,關注如何促進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汪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