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上午10點30分,六安市金安區清水河老年食堂里,飄來陣陣誘人的菜香。一旁的就餐區,數位老人正圍坐在餐桌前嘮嗑。桌子上擺放著一張剪紙。開放式廚房里,3臺智能炒菜機器人正在工作。
“現在拿起剪刀是在做游戲,感覺還比較有意思。”今年88歲的張榮玉老人是清水河老年食堂的老主顧,她就住在距此不遠的小區。除了在這里就餐,張榮玉老人還“撿”起了自己曾經縫縫補補的手藝活。“考慮到一些老年人有基礎病,剪紙可以很好地鍛煉手部、眼部協調活動能力。”志愿者說道。
清水河社區老年食堂位于清水河畔小區,由社區養老用房改造而成,食堂內還設立有童趣園、健康驛站等輔助功能。建筑面積約780m2。2022年7月20日清水河老年食堂開業運營,每天就餐達300人次。
“3臺機器人不僅實現了標準化操作,也節省一個大廚的人工成本。”據承接運營此處的樂天養老服務有限公司項目部主任王雅茹介紹,清水河老年食堂是他們布點的第一家老年食堂。除了政府的獎補,他們還通過送餐服務、對社會人士開放等手段分解食堂的經營壓力。
“長者需要洗澡,可以上門提供助浴服務;需要保潔,可以上門提供保潔服務;孩子在外地沒法陪長者就醫,可以陪同就醫。”如今,在老年食堂領域,王雅茹所在的公司逐漸摸索出了自己的“可持續化發展模式。” 王雅茹介紹,清水河老年食堂隔壁就是他們的康養中心,但是利用食堂引流只是最末端的方式。“我國很多老年人都是居家養老,機構養老的比例很低,機構養老只是我們托底的服務模式。”王雅茹說,他們的設想是依托助餐服務,建立起居家養老服務網絡,打造養老全產業鏈,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六安市印發的《六安市老年助餐服務行動方案》中,明確了老年食堂供餐能力達到50人/餐,就餐面積一般不少于50m2;老年助餐點供餐能力達到10人/餐,就餐面積一般不少于20m2。2022年以來,六安市積極推進老年助餐服務行動。全年建成城市老年食堂、助餐點154個,農村老年食堂、助餐點362個,助餐40萬人次。
當日上午11點30分,數十公里外的安徽福彩夕陽紅老年食堂里,3位老人正站在收銀臺前挑選菜品。
安徽福彩夕陽紅老年食堂位于六安市人民醫院北側,地處鬧市區。除了主要服務社區老齡人口,這家食堂的菜品也吸引了不少年輕的打工族前來光顧。
“老年人的10元套餐,你們年輕人肯定也能吃飽。”六安市春華苑餐飲服務公司運營負責人吳幸榮介紹,安徽福彩夕陽紅老年食堂是利用原中福在線銷售大廳閑置用房改造而成,于2022年9月13日開始試營業。該食堂建筑面積約420平方米,由春華苑餐飲公司裝修改造并承包運營,主要服務于康樂社區群眾。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常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