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位于中國(蚌埠)傳感谷的蚌埠希磁科技有限公司內,工人們正加緊趕制訂單。蚌埠希磁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池介紹,希磁科技是一家磁傳感器IDM企業,掌握了傳感器生產全部核心環節,且具備自主研發、設計和生產能力,產品廣泛應用于新能源電動車、新能源發電等領域。
“我們去年的銷售收入達5億元,今年依然會大幅度增長。”張池介紹,此前,企業從寧波被招引進蚌埠,在蚌埠市的幫助下,完成了對德國一家全球知名磁阻傳感器企業的收購,從而補齊發展短板,提升核心競爭力。得益于蚌埠良好的營商環境,2021年,希磁科技完成工商變更登記,將總部從寧波遷往蚌埠。
中國(蚌埠)傳感谷是安徽省集成電路產業“一核一弧”空間布局的重要節點,是安徽省人工智能和軟件產業發展的先行區。根據產業發展規劃,園區按照“一谷三園”架構統籌產業空間布局,“一谷”即中國(蚌埠)傳感谷,“三園”即中央創新園、MEMS核心器件產業園和科技孵化園,總占地面積2100余畝。
其中,MEMS核心器件產業園由中國兵器工業第214研究所建設運營,致力于打造MEMS產品設計、制造、封裝到篩選、補償、測試及應用為一體的研制生產基地。科技孵化園側重于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的孵化培育。中央創新園致力于打造智能傳感器產業的研發、設計、制造、封裝、測試、應用于一體的全產業鏈,規劃建設三條6吋晶圓線、三條8吋晶圓線,以高質量的MEMS晶圓純代工平臺綁定下游封測企業產能,以封裝產能吸引上游研發設計企業入園發展。
“圍繞智能傳感器產業集群發展,我們將持續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快速增強產業實力,搶占產業發展主動權,完善產業生態體系,通過引育上游補鏈、聚焦中游強鏈、拓展下游延鏈,全力推進產業跨越發展。”蚌埠經開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董思敏介紹,中國(蚌埠)傳感谷計劃用5年時間吸引國內外傳感器及物聯網200余家優質企業,力爭到2025年,產業集群規模突破200億元。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