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記者獲悉,為支持馬鞍山市加快打造凌家灘遺址申遺步伐,安徽省交通運輸廳研究決定將原G5011蕪合高速公路位于含山縣陶廠鎮境內的互通出口名稱由“含山”調整為“凌家灘”。
據了解,隨著凌家灘遺址知名度的不斷提升和申遺步伐的加快,含山縣相關部門向省交通運輸廳申請,建議將位于含山縣陶廠鎮境內的互通出口名稱由“含山”調整為“凌家灘”,得到了批準。G5011蕪合高速公路含山段互通出口名稱將在近期內完成名稱調整,由“含山”調整為“凌家灘”。
凌家灘遺址位于含山縣銅閘鎮,南臨裕溪河,北靠太湖山,總面積220萬平方米,是長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發現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中心聚落遺址。1987年以來,凌家灘先后14次考古發掘,總發掘面積約7000平方米,出土文物3000多件,其中玉龜、玉版、玉人、玉勺等100余件文物被故宮博物院珍藏。凌家灘文化與紅山文化、良渚文化,并稱為“中國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在中華文明起源和形成過程中具有標志性地位,為研究五千年中華文明提供了實物例證。
2001年被公布為第五批國保單位,2013年被確定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單位,2021年,凌家灘遺址入選中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為我省唯一。2022北京冬奧會獎牌背面圖案,正是來源于凌家灘“玉雙連璧”。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