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檔電影《滿江紅》爆火,至2月3日票房已近37億元。一部電影,重新燃起了人們對民族英雄岳飛歷史典故的追尋熱情。記者從安徽省圖書館了解到,該館珍藏有一部明刻本《精忠錄》,在全國屬于十分稀見的版本。讀者如果有興趣鑒賞,可以到館調閱復制品。
館藏古籍《精忠錄》,記錄描繪“廬州大捷”
南宋抗金英雄岳飛的故事,流傳千百年?!毒忆洝氛敲魅怂嬙里w資料的匯編,包括岳飛生平史實與著述、歷代朝廷褒典與文人賦詠等,是岳飛資料選編中承上啟下的重要一環。記者了解到,藏于安徽省圖書館的明刻本《精忠錄》僅有一冊,開本(高×寬)29.0×16.3cm,板框(高×寬)21.8×14.8cm。其中,圖一卷,殘存25幅圖(包括一幅半頁殘圖),為一頁全幅大圖,圖卷版心題“精忠錄圖”。正文三卷,行款為半頁10行,每行20字。
圖題包括“兩戰常州”“戰太行山”“戰南熏門”“戰廬州”“大舉伐金”“歸廬復請”等。安徽省圖書館歷史文獻部副主任常虛懷告訴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這些圖題中,“戰廬州”就是描繪岳飛在合肥大敗金軍,史稱“廬州大捷”。
據史料記載,公元1134年9月,金朝和傀儡政權偽齊合兵侵入淮西一帶,“趨壽州,占滁州,進逼廬州”。岳飛派將官牛皋和徐慶率輕騎2000人趕往廬州,與在當地的5000金兵對戰。敵軍不戰而潰,牛皋乘勝追擊30余里,殺死敵軍過半,迫使金兵退兵,這一仗在歷史上被稱為“廬州大捷”,也是岳家軍經歷的重要戰役之一。
珍貴古籍全國稀見,讀者可閱復制品
據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涂秀虹考證,現存于安徽省圖書館的《精忠錄》雖然題為“明袁純輯,景泰刻本”,但考察其中收錄詩文,此本實為在袁純景泰年間輯本基礎上的增補本,增補時間不早于成化八年。
涂秀虹在相關論述中稱:“雖說安徽省圖書館藏本《精忠錄》編輯較為簡陋粗糙,但可貴地保留了舊版的痕跡,呈現出岳飛文獻編輯代代相傳的過程,讓我們感受到元明時代崇敬岳飛、感慨歷史的深沉痛切的時代精神。”該文還闡述了《精忠錄》在岳飛資料匯編和選編中承上啟下的意義:在數量繁多的岳飛資料選編中,產生最為廣泛影響的是《精忠錄》。以《精忠錄》為底本,直接產生了通俗小說《大宋中興通俗演義》,對于岳飛故事的傳播功莫大焉……從此,“說岳”從民間說唱進入了章回小說的傳播時代,進而出現了更多的小說戲曲講唱文學作品,使岳飛史實與岳飛故事傳播廣遠,源遠流長。
“凡是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古籍,安徽省圖書館均已做了數字化復制,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到館調閱復制品。”常虛懷表示,此書于2008年入選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在全國屬于十分稀見的版本。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武鵬 古籍圖片由安徽省圖書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