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桐城市呂亭鎮獅山村,村民胡再軍正在將腌制的雞鴨魚肉一只只、一排排地晾曬在屋檐下。地道的鄉村臘味在冬日陽光下散發著誘人的香味。“多虧了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我們在新房里過了個好年。”胡再軍笑著對記者說。
走進老胡家的新居,記者看到寬敞明亮的客廳、功能齊全的廚房、干凈整潔的衛生間……
今年49歲的胡再軍是個木工,他的父母年紀大了疾病纏身,女兒在上小學,家庭負擔重。“以前我住的房子是土坯房,多處開裂,一到下雨天屋里就漏水,冬冷夏熱,住在里頭那滋味別提多難受了。”胡再軍說,后來鎮村干部到他家宣傳危房改造政策,正好他家符合改造條件,“拆了舊房,政府補助2萬元幫著蓋起了漂亮的新房子。”
“你看,現在我家里冰箱、洗衣機、電視啥都有,這些柜子、桌椅是我自己做的。我有手藝,不愁找不到活計,以后日子是越過越好啦。”老胡對新的一年充滿了信心。
改的是危房,暖的是民心。2022年,桐城市改造農村危房77戶,發放補助資金114.8萬元。從2018年至今,該市共完成農村危房改造2473戶,發放補助資金3249.2萬元,切實保障了農村低收入群體居有所安。
危房改造是“兩不愁三保障”中保障住房安全的重要內容。桐城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張軍告訴記者,該市結合自建房安全專項整治工作,加大對低收入群體住房情況的摸排。駐市住建局紀檢監察組強化監督檢查,對危房改造中的資金進行監管,保障每筆錢花在刀刃上。
順著一條彎曲的山路,記者來到位于半山腰的桐城市黃甲鎮石窯村章屋組。“能住進這么好的房子,心里真敞亮。”58歲的低保戶章國祥樂呵呵地說。去年5月,章國祥家的舊房子被認定為D級危房,經過3個多月的舊址拆除重建,如今他住進7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政府還幫助他實施改廁,安裝了坐便器,環境衛生得到了極大改善。
“現在家門口的土路也修成了水泥路,我買了一輛電動四輪車,給人拉拉貨,自力更生嘛。”章國祥笑著說。
“農村危房改造是一項惠民工程、民心工程,我們將按照應改盡改的原則,幫助農村低收入群體解決住房安全問題,給困難群眾一個溫暖的家。”張軍表示。
(記者 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