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蓮湘”表演。
“來了!來了!”1月29日上午10點30分許,市區北門老街,在人們的歡呼聲中,衣著華麗、妝容精致的演員們踩著樂點,婀娜走近。這是宣城市首屆春節民俗文化季之“宣紙之鄉 涇彩紛呈”專場民俗展演活動。
只聽一聲有著濃郁地方特色的小調唱起,9名長袖翩飛的演員立即扭動著腰肢,向觀眾走來。她們踏地為節,拍手相和,聯袂而舞,好不靈動。人群里,有人連連鼓掌稱贊:“這歌聲和舞蹈都好特別!”
這確實不是一般的歌舞。“我們演的是‘踏歌’,就是‘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里的‘踏歌’。”展演人員羅萍告訴記者,桃花潭是涇縣的靚麗名片,也是享譽古今中外的“詩潭”,而“踏歌”正是她們為展現桃花潭風土人情而作。每逢特別的日子,她們常在桃花潭的“踏歌古岸”演出。第一次來到街頭巡演,她們希望有更多的人通過這一特別的歌舞表演,了解桃花潭,喜歡桃花潭,去桃花潭看一看。
“媽媽快看,她們手里拿的是什么?”“踏歌”舞結束,“打蓮湘”一登場,就引出了不少孩子的好奇。只見一群舞者人手一根1米來長的紫竹,伴隨著明快的音樂,整齊而富有節奏地敲擊著身體的不同部位,紫竹隨即發出“鈴鈴”的聲響,動感又好聽。
“這紫竹就叫‘蓮湘’,它里面可都串著銅錢呢!”“打蓮湘”表演團隊的負責人王金花介紹,“打蓮湘”最初是涇縣查濟村的人民為慶祝抗日戰爭勝利,而自創的一種特色舞蹈,因為非常喜慶,后來常被人們用來在豐收、喜慶的日子里表演,“春節里,我們已經演過4場,場場爆滿!”
以山水詩意著稱的涇縣,在民俗展演中還展示了傳承古老技藝的油布傘之美。一個個身著白色青花旗袍的模特,撐著一頂頂黃色的油布傘,在被裝扮得年味十足的街道上,踩著輕盈的步伐,搖曳生姿。上下翻飛的油布傘,在冬日暖陽的照耀下,十分炫目。
“別看她們的舞跳得簡單,她們手里的傘可不簡單!”現場,一位攝影師向朋友介紹,自己就曾去涇縣拍攝過油布傘的制作過程,“常人難以想象,它是由6年毛竹經上百道工序制作而成!”他說,純手工制作,正是這把油布傘的獨特魅力。
想要感受涇縣民俗之趣、非遺之韻的朋友,仍有機會。1月31日10:30-11:30、18:30-19:30,北門老街仍為涇縣民俗展演活動,除了上述表演外,市民還能看到木梳華服秀、舞獅等演出。接下來,旌德、績溪的民俗展演活動也將接連在這里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