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旅游1月6日電 1月5日,中國旅游研究院韓元軍博士代表課題組發布了《中國冰雪旅游發展報告(2023)》(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我國消費者的冰雪旅游消費能力持續復蘇,冰雪旅游正從初期行業培育向產業生態體系構建轉變,“冰雪國潮”引領我國冰雪產業向鏈條化、集群化、全球化發展。
《報告》透露,受新冠疫情散發以及消費升級、北京冬奧會舉辦多重影響,2016-2022年我國冰雪旅游人均消費規模呈現V型發展特征,冰雪旅游人均消費規模正在復蘇。我國冰雪旅游人均消費規模從2016-2017冰雪季的1577元降到2020-2021冰雪季的1061元,2021-2022冰雪季我國冰雪旅游人均消費1378元,2021 年全年人均旅游消費約為899.28元,2021-2022冰雪季我國冰雪旅游人均消費是2021年全國人均旅游消費的1.53倍,我國冰雪旅游的內需拉動能力突出。
《報告》認為,從2015年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到現在,我國冰雪旅游相關行業的培育經歷了從初期培育到產業生態體系構建的過程,特別是近年來隨著我國冰雪旅游為核心的冰雪經濟市場規模的擴大以及中國老百姓對于國產冰雪裝備喜愛潮流興起,帶動了國內冰雪產業鏈的發展,安踏、黑龍、百凝盾等一大批“冰雪國潮”民族企業開始崛起。
截至2022年年底,全國共有境內注冊冰雪相關企業近9000家。其中,2022年新增注冊企業1460家,同比增長20.1%,漲幅速度已基本恢復到2019年疫情前水平。2022年新增注冊企業中,數量排名前三甲的省市分別為北京、廣東、山東。黑龍江、河北、吉林、新疆等省份高度重視冰雪產業園的集群發展,我國冰雪裝備產業園已經接近20個。(伍策 一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