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投資者M先生在網絡上看到一則“超高收益、零風險”的理財產品廣告,廣告宣稱投資后每月能獲得8%的高額回報。小M被高收益吸引,未仔細核實平臺資質,便向對方提供的賬戶轉賬10萬元。起初,小M確實收到了兩個月的“收益”,于是又追加投資20萬元。不久后,平臺突然無法登錄,客服也聯系不上,M先生的30萬元本金血本無歸。
案例警示:此類詐騙往往利用金融消費者追求高收益的心理,以虛假承諾吸引投資者。投資者應牢記,任何投資都存在風險,高收益與高風險并存,“零風險、超高收益”的承諾基本都是騙局。
風險提示:在進行理財投資時,務必選擇合法正規的金融機構和產品,仔細查看金融機構是否具有相關業務資質,可通過官方渠道查詢核實,不要輕易相信網絡、電話等渠道的陌生投資信息,謹慎對待超高收益誘惑,避免財產損失。
案例二:某養老機構聲稱推出高端養老服務項目,只要提前繳納30萬元至50萬元不等的“養老預定金”,不僅能在未來享受優質養老服務,還能每月獲得高額返利。為吸引更多老人投資,該機構還經常組織老人免費旅游,參觀正在建設的項目,營造出實力雄厚的假象。眾多老人被該項目誘惑,紛紛投入積蓄。不久后,養老機構突然人去樓空,負責人失聯,老人們的養老錢血本無歸。
案例警示: 此類非法集資利用老年人對養老的需求和對高額回報的渴望,以看似誘人的養老服務承諾為幌子,承諾高額回報吸引投資者,騙取老人信任。老年人缺乏金融知識和風險意識,且對養老問題格外關注,容易成為不法分子的目標。
風險提示:對于以養老項目為名的投資,務必核實相關經營許可和資質證明,切勿相信沒有合法手續的機構。對于承諾過高返利、回報遠超正常投資收益的項目,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要被養老機構的宣傳迷惑。遇到此類投資,及時與子女、家人或專業金融人士溝通,聽取他們的意見,避免獨自盲目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