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6點多起床,7點半準時抵達工作崗位,工作12個小時,晚上7點下班。從2008年至今,經羅敏手里收發的快遞數十萬件,而他也靠著一個個大大小小的包裹,在合肥成家立業。
“我在一線工作了11年,后來才到管理層。這么多年從來沒有丟過一個件,也從來沒有被投訴過一次。”談及工作,羅敏這樣說。
今年35歲的羅敏來自安慶,19年前,高中畢業后,他帶著家人的期盼和對未來的期許來到合肥上大學,學習物流專業。大學畢業后,他毫不猶豫地投身于那時只能算剛剛興起的快遞行業,一干就是15年。
在順豐速運合肥高新區科大訊飛營業點,記者見到了羅敏,此時他正在掃描包裹。
“剛來的時候我就負責高新區軟件園這一塊,那時候周圍還很荒涼,沒什么大樓,產業園里也才不到100家企業,現在已經近300家了。園區內的配套設施也逐步完善,高樓大廈也漸漸變多了。”15年來,羅敏看著高新區改造、重建,從原來的農田、低矮房屋變成如今享譽全國的科技中心,無論是高新區還是他,都在朝著更好的方向邁進。
談話間,他已經掃描了十幾件包裹,抱著這些即將發往全國各地的快件,談起這么多年的變化,羅敏感觸頗深。
“那個時候我們都是用兩輪電動車派件,收取快遞的時候用的還是掃描儀,像磚頭一樣,又大又沉,現在都換成了三輪車,掃描儀也變成了手機大小,什么軟件都有,很輕便。”剛工作時,“那時候能寄的東西范圍有限,一般不是特別重要的東西人家也不找我們,后來慢慢地才有了航空件、陸運件,現在還有高鐵、航班整車專班,速度也比以前快了很多很多。”羅敏表示,曾經他們一個網點就能負責整個高新區,一天的營業額一千都不到,而現在高新區已經孵化出了11個站點,每個站點的當日營業額都以萬來計。
憑借著自己的努力,以及快遞行業的不斷發展,15年來羅敏的收入也是節節攀升。最初參加工作時,羅敏試用期的工資僅幾百元,轉正后也不過才2000元,后來薪資慢慢上漲,2013年左右,羅敏已經月入過萬,相比初期翻了5倍。
手里有了錢,生活就有底氣,幸福也一點一點掙了出來。2013年,羅敏和愛人結了婚,14年迎來了小生命,16年,夫妻倆在合肥買了房子,正式在合肥安了家。
“我這么多年只在順豐上過班,以后只要公司還用我,我也會一直干下去。”談及未來,羅敏表示將會繼續努力晉升,希望未來公司和自己都越來越好。
“這幾年都很不容易,但一切都在慢慢好轉,大家也算是過了一個大坎吧,福氣在后頭呢。”面對即將到來的新年,羅敏同樣充滿期待。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曉然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