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合肥市安醫大一附院附近的一處老舊居民樓里,開設了一家“愛心廚房”,病患家屬們在這里為患病的家人烹飪可口的飯菜。這也是公益發起人李大斌和愛心人士一起在合肥開設的第3家愛心廚房,被病患家屬稱為“離醫院最近的家”。
第三家愛心廚房
記者在安醫大一附院的愛心廚房看到,這個剛剛裝修準備好的愛心廚房是一間面積不到50平方米的出租房,被改造成了管理員辦公室以及舉行活動的會議室,而位于小院子后面加蓋的簡易房子,就是提供給病患家屬做飯的廚房,面積大概十幾個平米。
在做飯的區域,共裝有3個油煙機和灶臺以及擺放著一些常用的廚具和米面油。“這些都是我們給病患家屬免費提供的,都是一些愛心人士捐贈的,來這里做飯只需要帶菜來就可以了。”愛心廚房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愛心廚房針對一些家庭困難的病患家屬,病患家屬需要填寫提交一份《愛心廚房做飯申請表》給愛心廚房的管理人員,申請符合條件后便可免費使用愛心廚房。
每家愛心廚房都會設有管理人員和志愿者來服務病患家屬。“我每天都會在門口的辦公桌前等待著前來做飯的人們,他們都會提前和我預約,我提前打掃消毒,準備好他們所需要的廚具。”第三家愛心廚房的管理員陶蓉告訴記者,為了方便服務大家,陶蓉和丈夫兩個人輪流二十四小時值守在這里,吃睡也都在辦公室后面的屋子,這樣病患家屬隨時有需求都可以第一時間滿足也能給病患家屬開放更多的時間。
讓患者吃到家的味道
小小爐火,點亮生命的希望。“大家每每來到愛心廚房都感覺很溫暖,來到這里做飯的時候,也在分享和交流,每每講到難處的時候有的人也會情不自禁地流淚,但是回到病房后,他們又堅強了起來。”梅杰作為合肥第一家愛心廚房的管理員在管理愛心廚房的過程中,感觸良多。
記者跟隨梅杰來到了位于安徽省科大附屬醫院附近的愛心廚房,中午剛過十點,這里就已經聚集了六家人。他們清洗翻炒著所準備的食材,為醫院的家人準備著親手烹飪的家鄉菜。記者看到,在愛心廚房的櫥柜里,管理員貼好標簽分類擺放著做菜所需的米面油以及調料。同時,在冰箱里,每家都有一個貼著姓名標簽的保鮮盒還有志愿者為其煉制的豬油。電飯鍋里,也有志愿者提前為他們煮好的米飯,為其省去時間,更好地照顧醫院里的病人。
“非常感謝愛心廚房,感謝社會上的愛心人士。”來自合肥廬江縣的病患家屬告訴記者,她家孩子是去年10月份發現患有白血病的,得知以后心情非常崩潰,后來得知有愛心廚房這個溫暖的地方,可以給孩子燒飯做菜,孩子現在吃飯就好很多,這次復查情況也穩定很多。
在愛心廚房里還掛有一面錦旗,管理員梅杰告訴記者,每次看到這面錦旗,總能讓她想起一個愛笑的21歲的姑娘。幾個月前,這位年輕的姑娘手術失敗,最終離開了人世,臨終之前,她特地叮囑母親,給愛心廚房送來了一面錦旗。
據管理員陳祖益介紹,截止到2022年12月,愛心廚房免費接待了外地低保重癥家庭295戶,陪伴了將近四百多人走過了人生最困難的時期,與此同時,也陪伴了38位患者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程。
希望更多愛心人士加入
李大斌是愛心廚房最早的發起人,因為過去常常做公益,接觸到了很多白血病患兒,然后發現,有很多從外地來合肥看病的白血病家庭都面臨著“吃飯難”的問題,很多白血病患兒對飲食有特殊要求,家長們就只能自己做,在哪做就成了一個大問題,很多家長只能花錢到處找飯店去做飯。
由此,李大斌便和一些愛心人士發起了愛心廚房的項目,項目發起后得到了很多愛心人士的響應。靠著在街頭賣氣球,十幾年的時間資助了幾十位貧困學子的“氣球媽媽”彭霞,特地找到了愛心廚房,捐出了一千塊錢。“一開始是針對白血病兒童,后來發現除了白血病的孩子,還有一些患有其他重病生活困難的患者也同樣需要這樣一個地方。”目前李大斌所在的合肥廬陽區星光公益服務中心共開設了三家愛心廚房,分別在省立醫院對面富世廣場、經開區安醫二附院邊文錦新城、安醫附院門診部對面。
“這個項目最大的難題就是缺錢和缺人。”李大斌告訴記者,一個愛心廚房,一個月的房租和水電的成本就接近五千塊錢。“遇到的都是溫暖的人,大家都是想齊心協力把愛心廚房辦好。”李大斌告訴記者,安醫二附院的房東是名老人,得知租房是為做愛心廚房,主動把房子租給他,這么多年也沒有漲過房租。
雖然每個愛心廚房都有管理人員,但是人手短缺依舊是個問題。“愛心廚房也經常會有志愿者前來做志愿服務,一般以高校學生為主,但是依舊十分缺少志愿者。”李大斌說,投身公益事業不一定要捐錢捐物,參加志愿者也是在奉獻一份愛心,希望能有更多的愛心人士參與進來,也能為更多的人提供幫助。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靜文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