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被寫入黨的二十大報告,這為文旅行業發展指明了方向。筆者認為,文旅深度融合是賦能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三大創新將對文旅融合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并成為未來文旅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場景創新拓展文旅融合的發展邊界。在文旅融合發展中,不斷創新的消費場景,為文化資源的旅游化開發和旅游資源的文化性拓展提供了全新方向,大大拓寬了產業邊界,推動文旅融合向更深更廣維度發展。書店、圖書館與旅游的結合,拓展了文旅消費的新場景。無論是憑借設計、多消費場景融合成為旅游打卡地的眾多網紅書店,如鐘書閣、誠品書店等,還是將書店、圖書館引入特色小鎮和旅游景區,都是在保有文化消費空間的同時,通過功能拓展,將文化空間轉變為兼具文化和旅游消費功能的全新場景,從而拓展了消費人群。以文化空間為基礎,通過疊加多種功能,成為旅游吸引空間。圖書館、博物館、特色小鎮、旅游街區、旅游景區等都是文旅消費空間創新的重要載體。安仁古鎮的咖啡博物館、粵式國潮特色的深南萬科里街區、多消費場景集聚區成都麓湖等,將文化與體驗、旅游與生活相結合,形成全新的文旅消費空間。
業態創新增強文旅融合的內生動力。挖掘文化資源內涵,以旅游化方式多維呈現文化符號,形成文旅融合新業態,為文旅產業發展提供新動力。沉浸式旅游演藝、懷舊景區、非遺小鎮、景區密室逃脫等是基于文旅融合而生的新業態。上海的《不眠之夜》、武漢的《知音號》、山西的《又見五臺山》等一批經典沉浸式演藝項目的出現,不僅豐富了旅游演藝模式,也讓文化與百姓生活有了更可親近的視角和更可觸摸的路徑。近年來,融合文化創意、歷史回憶、文化情懷和旅游需求而形成的懷舊旅游新業態,成為多地旅游發展的新熱點,如長沙文和友、北京和平菓局等。最大化保護和展示非遺資源,為游客提供鮮活體驗空間的非遺小鎮,也成為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的重要載體,形成了現象級的小鎮,如貴州省丹寨小鎮、內蒙古自治區莫尼山小鎮等。劇本殺、密室逃脫等業態的出現也為旅游景區、酒店等提供了全新體驗產品,成為企業創新的方向之一。
技術創新提升文旅融合的消費體驗??萍紕撔潞臀幕瘎撘馐俏幕Y源和文化符號可視化、可觸摸、可感知、可體驗的重要推動者和助力者,也是滿足并提升游客深度文化體驗的重要手段。依托數字技術和文化創意,文化資源轉變為數字文化資源,進而成為游客可深度體驗的文化旅游產品,如基于名畫《千里江山圖》的故宮沉浸藝術展、遇見敦煌光影藝術展等。技術大大提升了文化的普及率,讓更多人可以深度接觸、感知和了解優秀的文化資源。依托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數字技術,形成數字文旅新業態,正成為現在和未來旅游業態創新的重要方向。山西數字文旅體驗館等一批基于文旅與科技深度融合而生的新業態,成為倍受年輕游客追捧的旅游新空間。云看展、云旅游等云端旅游體驗產品,依然是助力旅游大眾化、公益性實現的重要手段。線上預訂、VR展示、數字講解、旅游足跡地圖等數字服務內容,優化并提升了游客出游體驗,是文旅和技術深度融合發展的重要方向。
?。ㄗ髡撸簠躯愒?,系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游產業研究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