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理各類案件84.5萬件,116個案例分別入選全國指導性案例和典型案例,制發全國首例省級層面虛假訴訟檢察建議,成立智慧檢務創新研究院全國首個實驗室……1月11日,安徽省人民檢察院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了過去五年全省檢察工作情況。
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2018年以來,全省檢察機關扎實履行法律監督職責,全面深化檢察改革,各項檢察工作取得新成效、實現新突破。
五年來,安徽檢察機關共受理各類案件84.5萬件,同比上升62.7%。116個案例分別入選全國指導性案例和典型案例,35項工作在檢察機關全國性會議上作經驗介紹,涌現出以“全國模范檢察官”、全省優秀共產黨員周會明、王敏等為代表的眾多先進典型。
積極服務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五年來,安徽檢察機關共批準逮捕各類犯罪嫌疑人122615人,提起公訴309645人,同比分別增加6.8%、44.3%。起訴涉黑涉惡犯罪12300人、“保護傘”158人,人民群眾滿意度持續上升。
正確適用寬嚴相濟刑事司法政策,保持對故意殺人、搶劫、危害公共安全等嚴重暴力犯罪的高壓態勢,起訴15102人,嚴重暴力犯罪呈逐年下降趨勢。
主動適應刑事犯罪結構變化,堅持少捕慎訴慎押,落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對大多數較輕犯罪、初犯、偶犯等依法從寬處理,最大限度減少社會對立面,不批捕43717人、不起訴45023人,同比分別上升27.9%、246%。深入開展羈押必要性審查,依法建議釋放或變更強制措施13680人,訴前羈押率下降至21.4%。
為改進工作作風,助力打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助推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服務保障新興產業發展,五年來,安徽省人民檢察院制定意見開展頂層設計,實施“351”工程,組織開展市場主體權益保護專項行動,監督糾正涉民企虛假訴訟1055件,督促清理“空殼公司”939家,辦理企業合規案件233件,對涉民企犯罪案件依法決定不起訴3308件。創新開展企業家約見檢察長、“檢察官進企業百日體悟”活動,全省企業家約見檢察長1369人次,派駐66名員額檢察官進入企業。
連續三年組織開展“守護綠色江淮美好家園”專項檢察活動,起訴破壞環境資源犯罪9767人,提起生態環境與自然資源保護領域公益訴訟1.2萬件,主張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7.2億元。
扎實開展食用農產品“治違禁、控殘留、促提升”三年專項行動,依法起訴生產銷售“毒禽肉”“假藥”等犯罪1491人,提起危害食品藥品安全公益訴訟735件,向違法行為人主張懲罰性賠償金18億元;與省應急管理廳會簽《加強安全生產行政執法和檢察監督協作配合工作意見》,起訴危害生產安全犯罪817人,辦理安全生產領域公益訴訟案件1878件。
不斷提升偵查監督質效
五年間,安徽檢察機關與公安機關共同設立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辦公室,推動監督關口前移,監督偵查機關該立案不立案4791件、該撤案不撤案7442件,監督糾正偵查違法行為11370件,監督漏捕漏訴11926人,偵查監督質效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共受理民事監督案件35386件,年均增長26.3%,辦案規模連續五年位居全國前列。連續三年開展虛假訴訟專項監督,制發全國首例省級層面虛假訴訟檢察建議,助推最高人民檢察院“五號檢察建議”出臺。
共受理行政監督案件13760件,對認為確有錯誤的行政判決、裁定提出抗訴129件,同比上升2倍,行政訴訟監督實現從無到有的突破。
深化公益訴訟檢察改革,辦理公益訴訟案件81595件,辦案量年均增長28.1%。積極開展代表建議、政協提案與公益訴訟檢察建議銜接轉化試點工作,從代表建議和委員提案中,摸排公益訴訟問題線索1613條,立案1188件,該項工作走在全國檢察機關前列。
積極配合推進監察體制改革,在安徽省委反腐敗協調小組統一領導下,主動構建監察調查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受理監委移送職務犯罪3827人,已起訴3184人。
嚴懲司法人員職務犯罪,成立全省檢察偵查辦案指揮中心,省市檢察機關同步設立檢察偵查部門,扎實開展“司法人員職務犯罪偵查百日攻堅”行動,直接立案查辦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侵犯公民權利、損害司法公正犯罪209人。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