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6日,家住合肥菱湖公園附近的高華終于可以坐上期待已久的合肥軌道交通5號線,一路向南,穿城而過,抵達位于包河區繁華大道附近的單位上班。而在此之前,她每天的上班路線是開車從北二環轉到銅陵路高架,再從南北高架、包河大道高架抵達單位。
“雖然開車比地鐵的通勤時間略少一點,但乘坐地鐵明顯要輕松很多,既不用擔心早晚出行高峰的交通擁堵,還能利用地鐵里零碎時間刷刷社交平臺、網上購物買菜等。”高華至今還記得上述高架橋還未完成連成一體的時候,其從家至單位,如果坐公交車,至少要1個半小時。而在去年5號線南段開通的時候,她也曾嘗試坐公交抵達5號線南段的地鐵口,換乘地鐵,“依然不太方便?!?/p>
從環城時代走進濱湖時代,再從環湖時代奔向具有競爭力的國家中心城市。20年間,合肥的城市面積越來越大,道路越修越多,高架快速路網越織越密,城市交通越來越便捷。伴隨著地鐵的誕生,合肥人的生活半徑也越來越大。除了正常上下班、上下學,周末到濱湖濕地公園遛個彎、到大蜀山放松一下肢體……然后,再轉到老城區淮河路步行街、三里庵官亭路等地大快朵頤一番……整個過程都如同行云流水般一氣呵成。
道路是一個城市的“血脈”。從合肥市首座高架橋——金寨路高架橋,到剛剛全線貫通的包公大道高架,以及正在建設中的宿松路高架等;從暢通一環到暢通二環,再到即將誕生的主城區“五橫七縱”快速路網骨架體系……眼睛看得到的是,條條大道通羅馬的暢通路網;眼睛看不到的是,老百姓出行的便捷。
暢通二環(金寨路-合作化路)節點 卓也/攝
■合肥曾經歷過兩次城建“大手術”
“麻早上五點望鐘村西頭集合,男的帶鍬,女的帶筐,家俠們帶繩子,爬拖拉機,騎摩托車,拉板車,到白水壩去挖芋頭……”千禧年之后,一首土掉渣的《挖芋頭》被無數老合肥人追捧。歌中典型的上個世紀老合肥的市井生活場景,讓合肥人哈哈一笑之后,又忍不住接一聲嘆息……
作為中部地區的一個中等城市,合肥市區在剛解放時只有5平方公里,5萬人口。當時的名氣甚至遠不如省內的安慶和蕪湖。不過,在一張白紙上可以畫最好最美的圖畫。翻開合肥的城市建設歷史,八十年代的舊城改造當屬第一次城市建設浪潮。當時的重頭戲是從長江路和金寨路改造開始的,經過3年建設,合肥舊城面貌得到徹底改觀,環境質量明顯提升,并得到了國家建設部的大力推崇。當時由合肥人提出的舊城改造的思路“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綜合開發、配套建設”十六字方針因此被寫入國家城市規劃法中。
當歷史的車輪來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時,應“增強省會合肥的輻射力和帶動力”,以及建設“大、快、美、強”的現代化大城市的要求,合肥再次開啟了城市建設浪潮。以建設五里墩立交橋和打通一、二環路為標志,構筑成二環七射加方格網的道路骨架,拉開了合肥現代化大城市的框架。
■“大拆違”“大建設”勾勒合肥新容
如果說合肥新一輪的城市大建設,一定不能繞開2002年區劃調整后的合肥“大拆違”。
根據安徽商報2005年的報道:合肥“大拆違”開始前,一份調查顯示該市違法建設總面積竟達1800萬平方米以上。當年7月,合肥市委市政府果斷決定迅速拆除違章、違法建筑。當年9月,合肥市累計拆除違法建設超過1300萬平方米,創下國內所有拆違城市中93%市民支持率的紀錄,奇跡般實現了零補償、零事故、零上訪。
“大拆違”只是一個起點,隨之而來的合肥“大建設”更是驚心動魄、氣吞山河,并持續至現在。根據資料顯示,合肥“大拆違”當年,完成基礎設施投入38億元;而在隨后的2006年,合肥市基建投入增加到90億元以上。合肥的第一座高架橋——金寨路高架橋也是在這一年開工建設。
■首座高架橋也在與合肥一同成長
提起合肥首座高架橋的建設,安徽路橋市政分公司黨總支書記、副總經理孫偉至今記憶猶新?!爱敃r是2006年的國慶節前開始封路的(2006年9月30日正式動工)。然后就開始了16個月不分晝夜的施工?!睋榻B,金寨路高架橋南起312國道,連接合安路,北至南一環屯溪路,與金屯立交橋相銜接,其中地面道路全長7.7公里,雙向六車道;高架橋主線長7.4公里,雙向6車道,設計時速為60至80公里。
“雖然合肥此前已經建成了五里墩立交橋,但建高架橋還是第一次,很多建設工序都是在摸索中進行,可以說是‘繃緊了神經’施工?!睂O偉告訴記者,現在施工中很常見的旋挖鉆機等機械,當時也是第一次在合肥露面。“高架橋施工分為橋上和橋下兩個部分,現在一般都是統一完成。而在當時,為了穩妥起見,是把樁基和上部結構施工分開進行的。”
2008年2月,金寨路高架橋實現橋上橋下“雙貫通”。與此同時,金寨路高架橋也創下了幾個記錄:單項市政工程日完成工程量的新紀錄、國內最大跨度疊合梁首次現身、合肥城建史上首次在橋梁上采用內部排水技術等。最讓市民驚喜的是,駕車從稻香樓到合肥經開區,原先40分鐘的車程縮短到10分鐘以內。
隨著合肥城市規模的增大,人口和車輛不斷增加,金寨路高架橋也漸漸不能滿足市民出行需求。2021年10月,金寨路南延快速化改造工程正式進入封閉施工階段。孫偉所在的單位也承接了該工程一標段的建設任務?!罢麄€工程全長2.59公里,建設一段1.7公里的高架橋,然后通過地面道路與原先的金寨路高架銜接。”截至目前,金寨路(龍川路-方興大道)高架橋主線橋已在今年7月實現通車;部分節點正在進行下穿、匝道橋橋梁工程及橋面系、道路面層施工。金寨路(方興大道-望水路)快速化改造工程正在進行橋梁主體工程、橋下道路瀝青面層及下穿地道施工。
考慮到到金寨路高架老橋的通行效率,金寨路高架橋綁寬(南二環-習友路)工程也于去年11月正式開工建設。
■一環二環開啟“無紅燈暢行”模式
金寨路高架建成后,合肥開啟了“高架橋時代”,馬鞍山路高架、長江西路高架、阜陽北路高架、徽州大道高架、銅陵路高架、合作化路高架、包河大道高架、郎溪路高架、裕溪路高架、方興大道高架、包公大道高架等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
也是由于同樣的原因,阜陽北路高架、銅陵路高架、裕溪路高架等也紛紛開啟了各自的延長模式,而長江西路高架等,則通過新添立交橋等方式,實現了“一路無紅燈”暢行。在所有的大建設工程里,最讓合肥市民津津樂道的,當屬“暢通一環”和“暢通二環”工程。
根據資料顯示,2007年3月,合肥開始實施“暢通一環”工程。4年半之后,隨著暢通一環改造的最后一個標段——K標段放行通車,也宣告全長17.2公里的暢通一環由原先的“C變成了O”,并實現與金寨路高架、長江西路高架等城市快速通道的有效溝通。還沒等合肥人喘口氣,一場轟轟烈烈的硬仗又打響了——2013年,合肥市委市政府首次提出建設暢通二環工程。
“準確的說,合肥暢通二環工程應該是從早期的局部節點改造開始的?!睋戏适兄攸c工程建設管理局的相關負責人介紹,2009年7月,作為暢通二環的先遣項目,西二環-長江西路立交工程隨同長江西路高架開工建設;2011年7月,南二環(匡河路-齊云山路)改造工程正式啟動,政務區交通瓶頸南二環懷寧路大轉盤和南二環潛山路大轉盤成為歷史;2011年11月,徽州大道互通立交開建,高架橋與地面道路及南二環下穿隧道實現四層立體交匯。
2014年4月,暢通二環(西南環)樊洼路節點、集賢路節點改造工程開建,拉開了暢通二環工程建設序幕。隨后,暢通二環東至路、桐城路、望江路節點工程,郎溪路高架工程,南二環與包河大道互通立交工程,暢通二環北環工程,暢通二環西南環工程,西二環(北二環-樊洼路)快速化改造工程等陸續開工建設。截至去年國慶節,備受關注的的暢通二環工程實現全線通車。自此,合肥的二環路不但開啟了“無紅燈”暢行模式,還順勢擴大了框架。
■“五橫七縱”快速路網呼之欲出
不過,合肥對于城市快速路的設想并不止于此。根據該市此前發布的快速路網規劃,合肥將打造“五橫七縱”快速路網。
其中,“五橫”是指魏武路、白蓮巖路-北二環-包公大道、長江西路-南一環-裕溪路、銘傳路-玉蘭大道-合歡路-南二環、方興大道等5條東西向主干快速路通道;“七縱”是指合淮路-西二環-集賢路、四里河路-西一環-合作化路-金寨路、阜陽路、宿松路、新蚌埠路-銅陵路-包河大道、文忠路-郎溪路-南淝河路、龍興大道等7條南北向主干快速路通道,以及淮海大道、空港南路等若干加密型快速路。
按照設想,未來合肥市主城區規劃快速路總里程約520公里,快速路網規劃指標將與長三角滬寧杭等核心城市相當。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姜志遠 合重宣 聶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