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擴大家庭醫生隊伍來源渠道,支持社會力量開展簽約服務,優化轉診服務。日前,省衛生健康委、省財政廳等多個部門印發《關于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我省將擴充家庭醫生服務供給,擴大服務覆蓋面,到2035年底,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75%以上,基本實現家庭全覆蓋。
擴大家庭醫生隊伍來源渠道
據了解,自2015年我省全面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以來,還存在一些因素制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發展,主要包括簽約服務籌資機制不健全、簽約服務供給能力不足、簽約方式有待優化、激勵機制亟待完善等。
在《實施意見》中,我省將擴大家庭醫生隊伍來源渠道。家庭醫生既可以是全科醫生,也可以是在醫療衛生機構執業的其他類別臨床醫師(含中醫類別)、鄉村醫生及退休臨床醫師。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主要由各類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原則上采取團隊服務形式,團隊人員包括但不限于:護理人員、公共衛生醫師、專科醫師、藥師、健康管理師、中醫保健調理師、心理治療師或心理咨詢師、康復治療師、社工、義工等。
鼓勵符合條件的二、三級醫院醫師加入家庭醫生隊伍,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平臺開展簽約服務,鼓勵和支持社會辦醫療衛生機構開展簽約服務。我省將強化家庭醫生培養培訓體系,隨著全科醫生人才隊伍的發展,逐步形成以全科醫生為主體的簽約服務隊伍。
對家庭醫生轉診的患者設綠色通道
根據《實施意見》,我省提升家庭醫生的醫療服務能力,豐富服務內容,提升家庭醫生開展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及慢性病管理能力,拓展康復、醫養結合、安寧療護、智能輔助診療等服務功能。
針對長期處方服務我省提出了階段性目標,為符合條件的慢病患者,原則上可開具4~12周長期處方即到2025年全部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應提供長期處方服務。
對行動不便、失能失智的老年人、殘疾人等確有需求的人群,家庭醫生要結合實際提供上門治療、隨訪管理、康復、護理、安寧療護、健康指導及家庭病床等服務。
《實施意見》中優化了轉診服務。城市醫療集團、縣域醫共體牽頭醫院應將10%-30%專家號源、預約設備檢查等醫療資源交由家庭醫生管理支配,可給予家庭醫生部分預留床位,對經家庭醫生轉診的患者,建立綠色通道,優先就診、檢查、住院。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應指定科室或專人對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承擔轉診協調工作。
鼓勵家庭醫生掌握中醫藥技術
《實施意見》強調了中醫藥服務,要求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科和中醫館建設,強化基層衛生人員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和推廣,推進普遍將中醫藥服務納入簽約服務內容,加強簽約團隊中醫藥人員配置,鼓勵家庭醫生掌握和使用針刺、推拿、拔罐、艾灸等中醫藥技術方法,提供中醫治未病服務。
為形成有序就醫秩序,我省鼓勵家庭醫生加強與簽約居民聯系,引導簽約居民逐步形成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首診的就醫選擇。對簽約居民可積極推廣采用信用支付、診間結算等方式,整合掛號、檢查、檢驗、診療、取藥等付費環節,實行一站式結算,減少排隊等候次數和時間。
《實施意見》還提出了彈性化的服務協議方案,在此前1年期的服務協議有效期基礎上,可適當靈活調整為2年或3年,維持長期穩定契約關系和減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負擔。
到2035年基本實現家庭全覆蓋
《實施意見》要求簽約服務強化提出重點人群,要將老年人、孕產婦、兒童、殘疾人、脫貧人口、計劃生育特殊家庭成員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結核病和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等作為簽約服務重點人群,優先簽約、優先服務。
此外,在醫聯體建設的網格化布局基礎上開展組合式簽約,同步開展“互聯網+簽約服務”,滿足居民對線上簽約、轉診和多種形式健康咨詢的功能需求,并利用信息系統數據作為考核評價履約的重要指標。
為健全薪酬激勵機制,簽約服務費由醫保基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和簽約居民付費等分擔。要合理測算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費結算標準,原則上將不低于70%的簽約服務費用于參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人員的薪酬分配,簽約服務費在考核后撥付。
2023年簽約服務率達到45%以上,2025年簽約服務率達到50%以上,2027年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60%以上,到2035年,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75%以上,基本實現家庭全覆蓋,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85%以上,滿意度達到85%左右。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汪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