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從合肥市建設部門獲悉,有著“中國建筑業奧斯卡”之稱的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近日公布了獲獎名單,合肥市共有5個項目獲獎,成為全國獲獎個數最多的省會城市。
據合肥市建設部門的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本次共有5個項目獲獎,分別是廬陽區檔案館、文化館、圖書館項目;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質科學教研樓工程;合肥高新區綜合管廊一期工程PPP項目;肥東大劇院文化館項目;合肥工業大學智能制造技術研究院(一期)研發中心項目。
據介紹,魯班獎是在1987年由中國建筑業聯合會決定設立的。該獎不僅是我國建設工程質量領域的最高獎,也代表了當代我國工程質量的最高水平,是我國工程質量的標桿和國家級品牌。
“廬陽三館”
位于合肥市北二環與大房郢路交口的“廬陽三館”(廬陽區檔案館、文化館、圖書館項目)總建筑面積約4.67萬平方米,分為地上九層、地下兩層,包含廬陽區檔案館、文化館、圖書館、行政服務中心和婦幼活動中心。
記者在現場看到,“廬陽三館”項目整體造型古色古香,又不失現代時尚,整個項目由南、北兩座大樓交錯連接,樓體之間由斜向鋼連廊貫通,懸掛于中間的“廬陽云”更是點睛之筆。該項目建筑外立面創新采用石材、陶棍、玻璃三種幕墻類型,將千年廬州的古色古香與現代建筑的創新時尚融為一體。
除了在施工工藝方面采用BIM應用技術,助力高效化、智慧化、信息化項目管理,該項目還積極推廣應用建筑業新技術,其中1項技術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項目的環保節能理念,整個建筑是一座‘會呼吸的建筑’。”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質科學教研樓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質科學教研樓工程位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東校區,該工程建筑面積約9萬多平方米。地上建筑是由A樓(9層)、B樓(16層)、C樓(16層)及裙房相互依存成7字形組合布局。地下一層,總建筑面積約為1.4萬平方米。目前已入駐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核探測與核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等8個中國科學院及安徽省重點實驗室。
合肥高新區綜合管廊一期工程
合肥高新區綜合管廊一期工程PPP項目是國家第二批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試點項目,項目總長20.29公里,有效服務高新區20平方公里產業園區和居民區。該工程不但消除架空面積17.83萬平方米,還有效解決馬路拉鏈、空中蜘蛛網等問題,節約地下空間面積318.61畝,有效改善了城市生活品質,增強了城市防災抗災能力。
肥東縣大劇院文化館
肥東縣大劇院文化館項目位于合肥市肥東縣瑤崗路與撮東路交口西南角,總建筑面積約4.8萬平方米,建筑高度約23.75米。包括地下一層(局部三層)、地上四層,是集辦公、會議、演出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大型公建項目。該項目造型設計獨特,是以“云門大卷”作為建筑之型,融入“陶隕”、“排簫”及肥東出土千年文物“玉琮”等樂舞和古器元素。
合肥工業大學
智能制造技術研究院(一期)研發中心
合肥工業大學智能制造技術研究院(一期)研發中心是集研發、辦公、綜合為一體的綜合性項目,總用地面積1.8萬平方米,高23.6米,主體建筑為地下一層、地上五層。
(合建宣 章東東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姜志遠 文/攝)